一、发生工伤什么时候辞职
发生工伤后何时辞职,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谨慎决定。
从工伤权益保障角度,在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完成前,不建议匆忙辞职。因为该过程中,单位有义务依法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等。若此时辞职,可能影响工伤认定流程,以及后续工伤保险待遇的顺利获取。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出具后,可结合自身情况考虑。若工伤造成的伤残对继续从事原工作影响不大,且与单位能保持较好沟通合作关系,可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决定是否辞职。
若工伤导致劳动能力受限,难以适应原工作岗位,且与单位就工伤待遇等已妥善协商,明确了赔偿责任和支付方式,辞职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不过,辞职前要确保已依法获得应有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全部工伤待遇。总之,发生工伤后辞职时机的选择,应以充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为前提,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后做出决定。
二、工伤停工留薪期的工资由谁支付
工伤停工留薪期工资由用人单位支付。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规定支付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工资,若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工伤职工有权通过合法途径,如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应发工资及可能产生的赔偿金等。
三、未参加工伤保险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依然能享受工伤待遇。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有义务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若用人单位未依法参保,在此期间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这意味着,即使单位未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职工遭受工伤后,所应享有的诸如医疗费用报销、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伤残津贴等各项法定工伤待遇并不会因此而丧失。用人单位需自行承担相应费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职工遭遇工伤后,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按照规定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依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确定具体的待遇标准。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相关待遇,职工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工伤待遇款项。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发生工伤什么时候辞职最好
●发生工伤什么时候辞职比较好
●工伤什么时候辞职划算
●发生工伤什么时候辞职有补偿
●工伤什么时候辞职能有补偿
●工伤什么时候辞职能获得工作补偿金
●工伤什么时候辞职都能拿到赔偿吗
●发生工伤什么时候辞职比较好
●员工工伤后什么时候上班
●受了工伤什么时候辞职才好
●工伤停工留薪期的工资由谁支付的
●工伤停工留薪期工资由谁赔偿
●工伤停工留薪期谁说了算
●工伤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
●工伤停工留薪期的工资计算标准如何确定
●工伤停工留薪期是什么意思
●工伤中停工留薪期工资由谁负担
●工伤停工留薪期的工资是哪发
●工伤停工留薪期工资怎么发放
●工伤停工留薪期间工资谁付
来源:中国法院网-未参加工伤保险能否享受工伤待遇,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能否申请工伤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