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工伤医疗期间有哪些待遇,非工伤医疗期结束后仍然不能上班怎么办

劳动纠纷 编辑:乐惠

一、非工伤医疗期间有哪些待遇

非工伤医疗期间,劳动者依法享有以下待遇:

1.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当地规定支付。通常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一般为80%,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

2.医疗待遇:职工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3.医疗期:根据劳动者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确定,最短为3个月,最长24个月。在此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以保护劳动者权益。

4.经济补偿:医疗期满后,若劳动者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并额外支付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或绝症的,还应适当增加医疗补助费。

劳动者应知晓自身权益,在非工伤医疗期间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也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障劳动者待遇。

二、非工伤医疗期结束后仍然不能上班怎么办

当非工伤医疗期结束后仍然不能上班,可按以下情况处理:

其一,若员工因病确实无法继续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员工1个月工资后,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注意,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照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

其二,若员工希望继续留在单位,可与用人单位协商,例如申请更灵活的工作方式、调整工作岗位或适当延长医疗期等。若双方能达成一致,可通过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其三,若员工符合病退条件,可办理病退手续,享受相应的退休待遇。具体病退条件和办理程序需参照当地相关规定执行。总之,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循法律法规,妥善处理此类问题。

三、在家猝死能认定工伤认定吗

在家猝死一般不能直接认定为工伤。

工伤认定有着严格的法定条件与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视同工伤。这里强调“工作时间”与“工作岗位”两个关键要素。

在家猝死,通常不符合“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这一核心认定标准。不过,若能证明在家的活动与工作存在紧密、直接的关联,比如在家是在完成单位安排的紧急工作任务过程中猝死,或在单位明确要求的工作场所延伸范围(如居家办公场景且符合单位规定模式)内猝死等特殊情况,经过调查核实、举证等法定程序,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家属若希望申请工伤认定,应及时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照要求准备和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劳动关系证明、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工作相关情况说明等,由行政部门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判定。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非工伤医疗期间有哪些待遇和补贴

非工伤医疗期间有哪些待遇可以报销

非工伤的医疗期间怎么算

非工伤医疗期的规定工资待遇

非工伤医疗期工资发放标准

非工伤医疗费由谁承担

非工伤有医疗期吗

非工伤医疗期间有哪些待遇可以报销

非工伤疾病医疗费单位承担么

非工伤医保可以报销多少

非工伤医疗期结束后仍然不能上班怎么办

非工伤医疗期满后员工仍不上班

非工伤医疗期满后怎么办

非工伤医疗期限

员工非工伤医疗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非工伤医疗期的工资规定

非工伤医疗期社保是否需缴纳

职工非工伤医疗期间工资待遇

非工伤治疗期间,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支付工资

非工伤医疗期工资是基本工资还是最低工资

来源:临律-在家猝死能认定工伤认定吗,在家猝死单位给补偿吗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