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后还在原单位上班怎么赔偿
工伤后仍在原单位上班,赔偿情况如下:
停工留薪期工资:根据工伤等级确定停工留薪期时长,在此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比如工伤职工因工受伤,医生开具的停工留薪期为3个月,其月工资为5000元,那么这3个月单位需每月支付5000元停工留薪期工资。
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若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85%,三级伤残为80%,四级伤残为75%。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其他待遇:如工伤医疗费、康复费、辅助器具费等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需注意,具体赔偿数额要依据工伤认定结论及劳动能力鉴定等级等综合确定。
二、工伤认定时效中断的情况有什么
工伤认定时效中断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无法在规定时效内申请工伤认定。
二是职工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比如职工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等,使其不能正常行使申请工伤认定的权利。
三是用人单位同意。用人单位明确表示同意职工进行工伤认定,此时时效中断,自同意之日起重新计算时效。
四是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例如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等,时效因请求权利救济而中断,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五是其他正当理由。这需根据具体案件事实和证据来判断,如职工因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无法及时申请工伤认定,且能提供合理证明的,也可认定为时效中断的正当理由。
一旦出现时效中断的情况,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以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工伤认定。
三、工伤认定时效中断的情况是什么
工伤认定时效中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职工与用人单位就工伤赔偿事宜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可导致时效中断。比如双方就赔偿金额、方式等展开谈判,此期间时效暂停计算。二是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时,时效中断。像职工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在调解期间时效不继续计算。三是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会引发时效中断。例如用人单位承诺支付工伤待遇等情况。当出现这些情形时,工伤认定时效会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需注意的是,中断的法定事由须存在于时效进行期间,且中断事由消失后,时效继续计算。职工应及时关注时效问题,在规定时间内主张权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工伤权益,确保能顺利获得应有的赔偿和待遇,避免因时效问题影响自身权益的实现。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工伤后还在原单位上班怎么赔偿呢
●工伤后还在原单位上班能赔偿吗
●工伤如果还在公司上班都有什么补助
●工伤后仍然在工作,工伤怎么赔
●工伤后回单位上班
●工伤好后继续在公司上班能得到哪些赔偿
●工伤后是继续在原单位工作好呢还是辞职
●工伤后还在原单位上班能赔偿吗
●工伤还在单位干着
●工伤后还在原单位上班,还可以拿一次性赔偿吗
●工伤认定时效中断的情况有什么影响
●工伤认定时效中断规定
●工伤认定时效中止的情况
●工伤认定时限中止是什么意思
●工伤认定诉讼时效中断
●工伤认定时效过了怎么办
●工伤认定时效已过后期的赔偿怎么办
●工伤认定时效性
●工伤认定过时效可以起诉吗
●申请工伤认定时效中断
来源:头条-工伤认定时效中断的情况是什么,工伤认定时限中止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