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伤残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可以同时做吗
伤残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一般不能同时做。
两者存在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规定。伤残鉴定通常适用于民事侵权等案件,用于确定因人身损害导致的伤残程度,为民事赔偿提供依据,由具备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按照相应标准进行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则专门针对工伤情形,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其目的是确定工伤职工因工伤导致的劳动能力受损情况,以据此落实工伤保险待遇。
由于二者鉴定目的、适用标准、实施主体不同,一般需根据具体情况,先明确案件性质是民事侵权还是工伤,再按相应程序申请对应的鉴定,而不是同时进行。实践中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准确选择合适的鉴定方式。
二、伤残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区别
伤残鉴定与劳动能力鉴定存在多方面区别:
-鉴定目的:伤残鉴定旨在确定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伤残程度,为民事赔偿等提供依据;劳动能力鉴定主要是评估劳动者因工伤或职业病,对其劳动功能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影响,以确定工伤待遇。
-鉴定机构:伤残鉴定可由具有资质的社会鉴定机构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必要时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进行再次鉴定。
-鉴定标准:伤残鉴定依据不同情形适用如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等标准;劳动能力鉴定则依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标准。
-适用范围:伤残鉴定适用于交通事故、人身伤害等各类侵权案件;劳动能力鉴定仅适用于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的劳动者。
-申请时间:伤残鉴定一般在治疗终结、伤情稳定后即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需在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时提出。
三、伤残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哪个赔偿多
伤残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针对不同情形,不能简单比较哪个赔偿多。
伤残鉴定一般适用于人身损害案件,如交通事故、侵权伤害等,依据相应的伤残评定标准确定伤残等级,赔偿项目包含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赔偿数额根据责任划分、伤残等级、当地经济水平等综合确定。
劳动能力鉴定用于工伤案件,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标准评定,赔偿基于工伤保险待遇,涵盖医疗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赔偿与本人工资、伤残等级、是否解除劳动关系等相关。
赔偿多少取决于多种因素,不同案件适用不同鉴定标准和赔偿体系。若属于人身侵权导致损害,适用伤残鉴定赔偿规则;若是工伤,则按劳动能力鉴定确定工伤保险待遇。具体赔偿数额需依据实际情况,经专业鉴定、结合法定赔偿计算方式精准核算。
来源:临律-伤残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哪个赔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