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能力是怎样鉴定的
劳动能力鉴定通常按以下流程进行:
其一,申请。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有效的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
其二,受理与审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若材料不完整,会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完整的,则予以受理。
其三,组织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
其四,作出鉴定结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并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若对鉴定结论不服,可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再次鉴定。
二、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包括哪些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主要依据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医疗依赖及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因素,将工伤职工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通过综合评估确定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及相应的劳动能力状况。
二是因病或非因工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一般从多个维度考量,如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引起的肢体瘫痪、各种难以治愈的严重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对身体机能的影响等,判断劳动者是否因疾病或非因工伤原因导致丧失劳动能力以及丧失的程度。
三是部分行业有特殊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针对特定职业伤害或职业病制定,以更科学准确地评定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状况。
三、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包括什么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一是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依据劳动者身体各部位损伤程度、功能障碍情况等,将伤残分为不同等级,例如十级最轻,一级最重。具体会考量肢体缺失、器官功能丧失等多方面因素,像肢体残缺程度、关节活动受限范围等,以此确定相应伤残等级。
二是生活自理障碍程度鉴定标准。主要看劳动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主行动等方面。根据其对他人依赖程度,分为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三个等级。
三是停工留薪期鉴定标准。明确劳动者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限。根据不同的伤情和恢复情况,合理确定停工留薪的时长,保障劳动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的权益。
此外,劳动能力鉴定还需遵循相关程序和规范,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劳动能力是怎样鉴定的呢
●劳动能力是怎样鉴定的标准
●劳动能力怎么鉴定在哪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有什么技巧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什么
●劳动能力的鉴定程序
●劳动能力鉴定依据什么判断?
●劳动能力是怎样鉴定的标准
●如何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如何认定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包括哪些方面
●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是什么?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细则
●劳动能力鉴定范围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2020表
●劳动能力鉴定的定义
●劳动能力鉴定依据哪个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什么程度
●劳动能力鉴定的内容是什么
来源:临律-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包括什么,劳动能力鉴定标准2020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