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关于工伤赔偿标准,劳动法关于工伤的规定和赔偿标准

劳动纠纷 编辑:宋诺语

一、劳动法关于工伤赔偿标准

工伤赔偿标准依据《劳动法》及相关法规确定,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一是医疗费用。职工因工伤接受治疗,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医疗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二是停工留薪期工资。职工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12个月,伤情严重或特殊情况经确认可适当延长。

三是伤残津贴。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等级确定,一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标准为本人工资一定比例;五、六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放伤残津贴。

四是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伤残等级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级伤残为27个月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本人工资等,直至十级伤残为7个月本人工资。

五是生活护理费。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三个不同等级,分别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支付。

二、劳动法关于工伤的规定和赔偿标准

劳动法中关于工伤的规定如下: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等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此外,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等视同工伤。

工伤赔偿标准根据不同项目有所区分:

1.医疗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停工留薪期工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3.伤残津贴:根据不同伤残等级,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85%,以此类推至十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或60%等。

4.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从一级伤残的27个月本人工资到十级伤残的7个月本人工资不等。

5.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三个不同等级,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

具体赔偿需依实际情况及法定程序确定。

三、报工伤赔偿标准

工伤赔偿标准包含多个项目,具体如下:

-医疗费用:按实际治疗工伤所花费的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停工留薪期工资:职工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可适当延长。

-护理费: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以本人工资为基数计算,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等。

-伤残津贴:一至四级伤残职工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85%等;五、六级伤残职工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60%。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在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支付。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劳动法关于工伤赔偿标准及流程

劳动法关于工伤赔偿标准2019

劳动法关于工伤赔偿标准最新

劳动法关于工伤赔偿标准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工伤赔偿标准的解释

劳动法工伤赔偿标准骨折

劳动法工伤赔偿标准法条

劳动法关于工伤赔偿标准2019

劳动法工伤赔偿标准2024最新标准

劳动法工伤赔偿标准及依据是什么

劳动法关于工伤的规定和赔偿标准最新

劳动法关于工伤的规定和赔偿标准是多少

劳动法关于工伤的规定和赔偿标准的解释

劳动法中关于工伤的规定

劳动法中对工伤的赔偿问题

劳动法2021关于工伤规定

劳动法中关于工伤

劳动法中有关工伤的条款

劳动法上关于工伤的赔偿标准是多少

劳动法关于工伤的认定标准

来源:中国法院网-报工伤赔偿标准,报工伤赔偿需要什么材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