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包括什么,劳动能力是怎样鉴定的

劳动纠纷 编辑:孙若

一、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包括什么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一是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依据劳动者身体各部位损伤程度、功能障碍情况等,将伤残分为不同等级,例如十级最轻,一级最重。具体会考量肢体缺失、器官功能丧失等多方面因素,像肢体残缺程度、关节活动受限范围等,以此确定相应伤残等级。

二是生活自理障碍程度鉴定标准。主要看劳动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主行动等方面。根据其对他人依赖程度,分为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三个等级。

三是停工留薪期鉴定标准。明确劳动者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限。根据不同的伤情和恢复情况,合理确定停工留薪的时长,保障劳动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的权益。

此外,劳动能力鉴定还需遵循相关程序和规范,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

二、劳动能力是怎样鉴定的

劳动能力鉴定通常按以下流程进行:

其一,申请。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有效的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

其二,受理与审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若材料不完整,会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完整的,则予以受理。

其三,组织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

其四,作出鉴定结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并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若对鉴定结论不服,可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再次鉴定。

三、劳动能力鉴定多久可以申请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一般来说,具体时间并无严格统一规定,但通常在伤情稳定后即可申请。例如,一些简单的骨折,在骨折愈合、拆除内固定等治疗结束,伤情稳定后,便可着手准备申请,这个时间可能在3至6个月左右;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严重的伤病,如脑部重伤、脊髓损伤等,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观察恢复情况,也许6个月以上,甚至1年左右,待病情稳定不再有明显变化时再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诊断证明等,以便鉴定委员会顺利开展鉴定工作。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包括什么内容

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是什么?

劳动能力鉴定包括哪些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细则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2020表

劳动能力鉴定的定义

劳动能力鉴定依据哪个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是什么?

劳动能力鉴定的内容是什么

劳动能力鉴定范围

劳动能力是怎样鉴定的呢

劳动能力是怎样鉴定的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有什么技巧

劳动能力怎么鉴定在哪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什么

劳动能力的鉴定程序

劳动能力鉴定依据什么判断?

劳动能力的鉴定是指

如何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如何认定

来源:头条-劳动能力鉴定多久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后多久可以做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