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骨折应怎么赔偿
劳动者因工作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后,如果导致骨折,可根据伤残等级,从工伤保险基金获得相应赔偿。具体赔偿标准为:七级伤残可获得13个月的本人工资作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八级伤残可获得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可获得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可获得7个月的本人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首先要申请工伤认定,然后进行工伤鉴定,最后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工伤赔偿。除了停工留薪工资外,还可以主张医药费、护理费、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
二、工伤康复后怎么索要赔偿
劳动者在工伤康复后,若想获得赔偿,首先要确保已完成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只有拥有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官方文件,劳动者才能根据鉴定的伤残等级及当地工伤保险的规定,算出应得的赔偿金额。随后,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或保险公司提出赔偿要求,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交通食宿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项目。若用人单位或保险公司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赔偿义务,劳动者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工伤之后停职留薪吗
劳动法中确实没有停薪留职的概念。只有在工伤期间,职工才可以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
停薪留职,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当时,为了充分发挥固定职工的专长,缓解人才闲置问题,一些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人才离开原单位,创办乡镇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
停薪留职合同是指职工为了在一定期限内脱离原岗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在停薪留职合同中,劳动者虽然继续保留原用人单位劳动者的身份,但可以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也停止对劳动者工资的发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停薪留职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工作方式、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内容。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工伤骨折应怎么赔偿的
●工伤骨折怎么赔偿标准
●工伤骨折怎么赔偿最新规定
●工伤骨折怎么赔偿标准是多少
●工伤骨折怎么赔偿金额
●工伤骨折怎么赔偿一级
●工伤骨折怎么赔偿误工费
●工伤骨折怎么赔偿标准
●工伤骨折怎么赔偿我要文字型的
●工伤骨折怎么赔偿工伤保险
●工伤康复后怎么索要赔偿金
●工伤康复后怎么索要赔偿费用
●工伤康复以后有什么补偿
●工伤康复后工资怎么发放
●工伤职工康复后怎么样安排工作
●工伤康复后多长时间可以辞退
●工伤做完康复下一步怎么办
●工伤康复期间有什么费用
●工伤康复结束后多久鉴定
●工伤后的康复期是怎样规定的
来源:头条-工伤之后停职留薪吗,工伤停职留薪一般不超过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