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认定上下班途中工伤
认定上下班途中工伤,需满足以下条件:
一是合理时间。包括正常上下班时间,以及因加班、单位临时安排工作等原因导致的合理延长时间。例如,单位要求员工加班后再回家,这段加班后回家的时间属于合理时间范围。
二是合理路线。一般是指员工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的最常路线、惯常路线。特殊情况下,如遇交通堵塞、道路施工等不可抗力因素而绕行,或者为了接送孩子上下学等日常生活所需而稍作偏离的路线,也可认定为合理路线。
三是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即员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等伤害,需经交通管理等部门认定,本人承担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者无责任的,才可认定为工伤。
另外,员工在上下班途中从事与工作或者日常生活必需活动相关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内的,也可按工伤认定。
二、工伤伤残鉴定流程是怎么走的
工伤伤残鉴定流程主要如下:
一是申请。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二是受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三是鉴定。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工伤职工伤情,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鉴定。
四是作出结论。专家组根据鉴定情况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五是送达。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自作出鉴定结论之日起20日内将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及时送达工伤职工及其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三、怎么和企业申请工伤保险
申请工伤保险,通常需按以下步骤进行: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申请时,需提交相关材料。主要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该表需详细填写职工基本信息、事故发生经过等;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此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会在15日内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对申请材料不完整的,会要求用人单位补充材料。审核通过后,经调查核实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怎么认定上下班途中工伤事故
●怎么认定上下班途中工伤赔偿
●认定上下班途中工伤需要什么材料
●怎么认定上下班途中工伤工资
●如何认定上下班途中工伤
●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
●上下班途中算工伤是什么时候确定
●怎么认定上下班途中工伤赔偿
●上下班工伤怎么判定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后的赔偿标准
●工伤伤残鉴定流程是怎么走的呢
●工伤伤残鉴定具体流程
●工伤伤残鉴定流程图
●工伤伤残鉴定标准流程
●工伤残鉴定程序怎样走
●工伤鉴定伤残的流程和费用
●工伤伤残鉴定是怎么鉴定的
●工伤伤残鉴定的流程和需根准备的材料
●工伤伤残鉴定程序
●工伤伤残鉴定步骤
来源:临律-怎么和企业申请工伤保险,怎么向公司报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