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后15日怎么算,劳动能力鉴定和伤残等级鉴定的区别

劳动纠纷 编辑:安国一

一、劳动能力鉴定后15日怎么算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送达之日起开始计算15日。

这15日为自然日,并非工作日。自鉴定结论送达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的当日起,往后连续计算15天。期间包括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不做扣除。

在这15日内,如果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依法享有申请再次鉴定的权利。需按照规定程序,向有管辖权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交再次鉴定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再次鉴定是对初次鉴定结果的进一步审查与确认,旨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鉴定结论的准确性与公正性。当事人应密切关注15日的期限,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逾期而丧失再次鉴定的机会,从而影响自身权益的维护。

二、劳动能力鉴定和伤残等级鉴定的区别

劳动能力鉴定与伤残等级鉴定存在多方面区别:

-鉴定目的:劳动能力鉴定旨在确定劳动者因工伤或职业病导致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以便进行劳动权益保障及后续安置等;伤残等级鉴定主要是对因各种原因(如交通事故、人身伤害等)造成的身体损伤程度进行评定,为民事赔偿提供依据。

-适用范围:劳动能力鉴定主要适用于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工伤情况;伤残等级鉴定适用于各类人身损害事件,涵盖民事侵权纠纷等不同领域。

-鉴定标准:劳动能力鉴定依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标准;伤残等级鉴定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标准,如交通事故使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鉴定机构:劳动能力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伤残等级鉴定则由具备资质的社会司法鉴定机构进行。

-法律后果: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用于确定工伤待遇,涉及工伤保险赔偿等;伤残等级鉴定结果主要影响民事侵权赔偿数额,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赔偿的计算。

三、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出来后多久理赔

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出来后的理赔时间并无固定统一期限,具体需区分不同情况。

若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工伤保险,通常在鉴定结果出具后,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及时向社保经办机构提交完整的理赔材料,经审核通过后,一般在几十日内可获得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相关待遇,比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

如果涉及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来确定理赔金额及责任承担,那么时间会相对较长。仲裁程序一般在受理后45日内结束,复杂的可延长15日;若对仲裁结果不服提起诉讼,一审普通程序一般6个月内审结,简易程序3个月内审结。后续还可能存在二审等程序。

此外,若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理赔时间取决于用人单位是否积极履行赔偿义务,积极配合的可较快协商理赔,若拒绝赔偿,劳动者需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耗时就难以预估。总之,理赔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劳动能力鉴定后15日怎么算赔偿

劳动能力鉴定15天出结果吗

劳动能力鉴定超过15天还可以申请第二次吗

劳动能力鉴定15日后再次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完毕多久赔付

劳动能力鉴定后多久给通知

劳动能力鉴定后多久可以拿到赔偿金

劳动能力鉴定15天出结果吗

劳动能力鉴定完成后什么时候赔付

劳动能力鉴定以后多长时间能拿到赔偿金

来源:临律-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出来后多久理赔,劳动能力鉴定出结果多久获得赔偿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