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期间工资是全额还是基本工资
工伤期间工资应按原工资福利待遇全额支付,而非基本工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原工资福利待遇”涵盖职工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全部构成部分。这意味着用人单位需按照职工工伤前正常出勤月的工资收入标准,向其支付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以保障职工在工伤治疗期间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工伤期间工资的,工伤职工有权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工伤去司法鉴定还是医院
工伤鉴定既不是去单纯的司法鉴定机构,也不是普通医院。工伤认定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
在认定工伤后,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依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司法鉴定机构主要针对民事等案件中的一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与工伤鉴定的性质和适用范围不同。普通医院主要承担疾病诊疗等医疗服务,一般不具备工伤鉴定资质。
所以,发生工伤后,应按照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法定程序,向相应的行政部门和鉴定委员会申请,以确保获得准确、有效的鉴定结果,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三、工伤后辞职好还是继续上班好
工伤后选择辞职还是继续上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若选择辞职,有一定优势。一方面,可一次性获得工伤保险待遇中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辞职后能自由安排时间和职业发展,若工伤对身体有一定影响,难以适应原工作强度,可寻求更适合自身状况的工作环境。
若选择继续上班,也存在益处。首先,可保持稳定的收入来源,避免因重新找工作可能面临的经济不稳定期。其次,若与用人单位关系融洽,在工作中可获得相应照顾,且用人单位可能会提供一些便利条件。同时,继续留在原岗位,还能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有利于职业发展。
总之,若工伤较轻,对工作影响不大,且所在单位待遇较好、工作环境适宜,继续上班或许是不错选择;若工伤较重,身体难以承受原工作要求,或与单位存在矛盾,辞职可能更有利于自身权益和未来发展。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工伤期间工资是全额还是基本工资怎么办
●工伤期间工资怎么算
●工伤期间工资是全额发放吗
●工伤期间工资是全额还是基本工资呢
●工伤期间的工资是基本工资吗
●工伤期间的工资是工伤发放还是工资赔偿
●工伤期间工资是发放原工资还是底薪
●工伤期间工资怎么算
●工伤期间的工资是单位出还是工伤保险支付
●工伤期间的工资是不是按原来的工资发放
●工伤去司法鉴定还是医院鉴定
●工伤鉴定是在医院还是在法医司法鉴定所?
●工伤做司法鉴定一样吗
●工伤鉴定是去医院鉴定吗
●工伤鉴定去司法部门做可以吗
●工伤去司法鉴定中心影响赔偿吗
●工伤是做司法鉴定还是工伤鉴定
●工伤鉴定在司法鉴定所鉴定是否符合要求
●工伤鉴定医院做吗
●工伤做司法鉴定有法律效应吗
来源:中国法院网-工伤后辞职好还是继续上班好,工伤后辞职的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