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拿到工伤认定受理书后怎么办
拿到工伤认定受理书后,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是等待认定结果。一般来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二是领取工伤认定决定书。若认定为工伤,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出具工伤认定决定书;若认定不属于工伤,也会给出相应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三是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若有必要)。若工伤职工存在伤残影响劳动能力,需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按规定提供相关材料,由该委员会进行鉴定,确定伤残等级。
四是根据鉴定结果主张赔偿。职工可依据伤残等级,要求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如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职工可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工伤认定下来后5年才做工伤鉴定
这种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工伤认定后,一般应及时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按照相关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通常在工伤认定后,会尽快安排鉴定,以便确定伤残等级并据此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首先,拖延5年才做工伤鉴定可能会影响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伤情可能因时间推移发生变化,例如一些伤病可能会逐渐恢复,也可能因未得到及时合理治疗而加重,这都可能导致鉴定结果与实际受伤时的状况存在偏差。
其次,从权益保障角度看,延迟鉴定会使工伤职工无法及时获得相应赔偿和待遇。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很多是与伤残等级挂钩的,长时间拖延鉴定不利于职工权益的及时实现。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职工应向相关部门说明合理原因,如存在特殊医疗情况等。若因不合理拖延给职工造成损失,职工可通过合法途径主张权利。
三、出了认定工伤决定书后怎么办
出了认定工伤决定书后,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首先,若对工伤认定结果无异议,接下来应关注劳动能力鉴定环节。在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情形的,需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工伤认定决定书、病历资料等,以确定工伤的伤残等级,这对后续赔偿至关重要。
其次,依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主张工伤赔偿。赔偿项目通常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与用人单位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若双方达成一致,可签订赔偿协议并履行。
若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要求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相应赔偿。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还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此外,若对工伤认定决定书本身有异议,例如认为认定错误等,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以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认定。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拿到工伤认定书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拿到工伤认定申请书后的程序
●拿到工伤认定书后怎样获得赔偿
●领到工伤认定书后下一步该干什么?
●收到工伤认定书后怎么办
●工伤认定书领取后怎么办
●收到工伤认定书以后还要做什么
●拿到工伤认定申请书后的程序
●工伤认定书拿到了怎么办
●拿到工伤认定书下一步
●工伤认定下来后5年才做工伤鉴定可以吗
●工伤认定下来后5年才做工伤鉴定有用吗
●工伤认定下来后5年才做工伤鉴定怎么办
●工伤鉴定完毕5年后还可以改变吗
●工伤五年还可以去鉴定吗
●工伤五年后还能做伤残鉴定吗
●工伤认定几年后做伤残鉴定
●工伤5年后复查鉴定
●工伤鉴定几年之后就不支持赔偿了
●工伤鉴定几年后再次鉴定
来源:中国法院网-出了认定工伤决定书后怎么办,出具工伤认定书后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