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劳动合同怎么判,劳动合同造假怎么判定

合同纠纷 编辑:戴婉

一、伪造劳动合同怎么判

伪造劳动合同可能涉及多种法律责任,以下是不同情况的判定:

(一)民事责任方面

1. 如果在劳动纠纷案件中伪造劳动合同,可能会导致仲裁机构或法院作出不利于伪造方的裁决或判决。例如,在确认劳动关系、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争议中,伪造的合同不能作为有效证据,同时伪造方可能因为妨碍司法公正(在诉讼或仲裁程序中的伪造行为)而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对方因处理纠纷而产生的合理费用等。

(二)刑事责任方面

1. 如果伪造劳动合同是为了骗取国家补贴、福利或者逃避税收等目的,且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可能构成诈骗罪或者逃税罪等相关罪名。例如,以伪造劳动合同虚报员工数量骗取政府的就业补贴,数额较大的就构成诈骗罪,将根据诈骗数额等情节判处相应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等。

2. 在某些情况下,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用于伪造劳动合同的,可能构成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二、劳动合同造假怎么判定

判定劳动合同造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签名与盖章。核实合同上的签名是否为劳动者本人所签,可以通过笔迹鉴定来判断。对于盖章,检查盖章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存在伪造公司印章的情况。

2. 合同条款。仔细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不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明显偏向一方利益且违背常理。如果条款存在逻辑混乱、前后矛盾等情况,也可能是造假的迹象。

3. 合同形成时间。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或者证据链来判断合同的形成时间是否与声称的时间相符。例如,合同中的纸张、油墨等的年代特征,或者相关事件的先后顺序是否与合同签订时间相匹配。

4. 内容一致性。将合同内容与实际的劳动情况进行对比,如工作岗位、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等,如果存在较大差异,可能表明合同存在造假情况。

三、怎么判决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合同无效的判决主要依据以下情形:

1.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例如,劳动者虚构学历、工作经历等重要信息入职,这种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可能被判定无效。

2.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比如合同中规定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概不负责之类的条款,这样的劳动合同部分或者全部无效。

3.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像约定每周工作时长超过法定标准且无特殊合法情形的劳动合同条款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劳动合同无效的判决通常由劳动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作出。在认定时,需要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存在上述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一旦劳动合同被判定无效,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伪造劳动合同怎么判定

伪造劳动合同判几年

伪造劳动合同判处罚金

伪造劳动合同判多少年

伪造劳动合同判多久

伪造劳动合同怎么处理

伪造劳动合同应承担什么后果

伪造劳动合同判几年

伪造劳动合同有罪吗

伪造劳动合同可以要求赔偿吗?

劳动合同造假怎么判定的

劳动合同造假怎么判定工伤

劳动合同造假怎么判定违法

劳动合同造假如何处理

劳动合同造假要负什么责任

劳动合同造假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造假违法吗

劳动合同造假如何举证

劳动合同书造假

怀疑劳动合同造假如何验证

来源:头条-怎么判决劳动合同无效,判断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