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多样。
一是在法律明确限制解除的情形下解除合同。例如,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非因法定特殊原因将其辞退;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单位违规解除劳动关系。
二是未履行法定程序解除。如未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且不属于无需预告解除的情形;裁员时未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未提前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等。
三是缺乏法定解除事由解除。比如,劳动者不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不能胜任工作且经培训或调岗仍不能胜任等法定解除情形,用人单位却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四是在医疗期内解除。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遇到用人单位违规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有权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支付赔偿金等。
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补偿赔偿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具体规定及计算方式如下:
一是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规定支付赔偿金。
二是赔偿金计算标准。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而赔偿金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三是特殊情况。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三、违反劳动合同法哪一条合同无效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在《劳动合同法》中有明确规定,主要涉及以下条款及内容:
一是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合同无效。例如,求职者提供虚假学历证书骗取用人单位录用,所签劳动合同无效。
二是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比如,用人单位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发生工伤概不负责,此条款无效,进而导致整个合同可能无效。
三是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若约定的工作时间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工时制度,该合同无效。
劳动合同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一旦认定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等,以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情形
●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赔偿
●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类型有哪些
●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影响
●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数额
●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违反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
●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赔偿
●违反用人单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补偿办法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怎样赔偿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标准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补偿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范围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主张哪些赔偿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依据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怎么算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一览表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来源:临律-违反劳动合同法哪一条合同无效,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