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依据不同伤残等级而定。
一级至四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三级伤残为23个月,四级伤残为21个月。同时按月支付伤残津贴,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85%,三级伤残为80%,四级伤残为75%。
五级、六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别为18个月、16个月的本人工资。保留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五级伤残按月发给本人工资70%的伤残津贴,六级伤残为60%。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可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七级至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别为13个月、11个月、9个月、7个月的本人工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二、劳动能力区分标准
劳动能力区分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
首先是身体功能方面。依据各类伤病对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例如,肢体伤残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会根据其活动受限的程度,如能否自主行走、关节活动范围等,判断劳动能力受损情况。
其次是心理智能方面。伤病若影响到劳动者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功能,也会纳入考量。像因头部受伤引发的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会结合对工作中学习、理解、判断等能力的影响,来衡量劳动能力水平。
再者是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穿衣、洗漱、如厕等。如果劳动者因伤、病无法独立完成这些基本活动,或者需要他人大量协助,其劳动能力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还会考虑对职业劳动能力的影响。不同职业对身体条件、技能水平等有不同要求。例如,重体力劳动者对肢体力量要求高,而脑力劳动者更看重思维、记忆等能力。综合多方面因素,全面、客观地确定劳动能力区分标准,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及合理评估其劳动能力状况。
三、劳动能力鉴定评判标准表
劳动能力鉴定评判标准根据不同情形有详细划分。
在伤残等级方面,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到十级严重程度依次递减。对于器官功能障碍,依据器官缺失、严重缺损、畸形等情况,结合其对日常生活及社会交往、工作等方面的影响程度来评判。比如,一级伤残往往意味着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在生活自理障碍方面,分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三个等级。主要考量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主行动等五项内容,综合评定生活自理能力。
对于职业病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除了考虑身体机能受损情况,还会结合职业接触史、职业病诊断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
此外,在鉴定过程中,需严格依据相关医学诊断证明、检查报告等客观材料,由专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统一、规范的程序进行评定,以确保评判结果的公平、公正、准确,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十级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计算器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文件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2023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有吗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1-10详细表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最新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计算器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颧骨骨折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表
●劳动能力区分标准是什么
●劳动能力区分标准有哪些
●劳动能力区分标准
●劳动能力划分标准
●劳动能力如何界定
●劳动能力分几种类型
●劳动能力分为几个级别
●劳动能力分为哪几种
●劳动能力含义
●劳动能力分几种
来源:中国法院网-劳动能力鉴定评判标准表,劳动能力鉴定标准2020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