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评级是康复后评级吗
工伤评级并非绝对在康复后进行。
一般来说,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这里强调“伤情相对稳定”,并不等同于完全康复。
一方面,如果伤情稳定,即使尚未达到完全康复状态,也可以进行评级。因为劳动能力鉴定主要是考量工伤对劳动者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影响,只要病情不再有明显变化,就可适时鉴定,以保障劳动者及时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需要较长康复期的情况,若过早鉴定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最终的劳动能力受损情况。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合适的鉴定时机。
实践中,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病历资料等,判断职工的伤情是否相对稳定,进而决定是否可以开展工伤评级。总之,工伤评级时间以伤情稳定为关键判断标准,而非单纯的康复后。
二、工伤康复了还能评级吗
工伤康复后仍能进行评级。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情形的,就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鉴定委员会会组织专家,依据相关标准,对工伤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作出等级评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即便工伤康复,只要符合上述情形,都有权利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工伤等级,依法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三、什么时候可以工伤等级鉴定
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也就是工伤等级鉴定。
一般而言,需在医疗终结后进行。这里的医疗终结,是指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和康复,病情已基本稳定,不会再因继续治疗而有显著变化。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若对该鉴定结论不服,可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工伤评级是康复后评级吗怎么评
●工伤康复评估具有什么级别
●工伤康复评估
●工伤康复评定
●工伤评级是在伤好了以后评吗
●工伤评级后对以后有影响吗
●住院工伤康复后对评级有影响吗?
●工伤康复评估具有什么级别
●工伤康复治疗评估重要吗
●工伤评级有什么用
●工伤康复后影不影响等级鉴定
●工伤康复后还能做伤残鉴定吗?
●如果工伤痊愈还能评级吗
●工伤康复期可以申请伤残鉴定吗
●工伤鉴定康复后还能评吗
●工伤完全康复会影响评级吗
●工伤康复以后有什么补偿
●工伤康复后多长时间可以辞退
●工伤康复期间可以上班吗
●工伤做完康复下一步怎么办
来源:头条-什么时候可以工伤等级鉴定,工伤什么时候鉴定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