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民法典因欺诈订的合同如何撤销

合同纠纷 编辑:吕冬安

一、民事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

民事合同欺诈会产生多方面的法律后果,具体如下:

一是合同效力方面,根据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二是赔偿责任方面,因欺诈行为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欺诈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对方因订立合同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合同被撤销而遭受的其他直接经济损失。

三是行政处罚方面,如果欺诈行为情节严重,可能会受到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四是刑事责任方面,若欺诈行为达到诈骗罪等犯罪的立案标准,欺诈方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构成诈骗罪的,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等。总之,民事合同欺诈需承担多种法律责任。

二、民法典因欺诈订的合同如何撤销

按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文规定,在订立合同时存在欺诈行为,双方当事人均有权提出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并要求审批机关依法对该合同进行撤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中,对于欺诈性质的合同撤销权限,允许通过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交申请的方式来实现。

以下几种情况也属于法定的可撤销合同范畴:一是由一方当事人实施欺诈行为而订立的合同;二是由于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三是一方当事人利用另一方当事人处于困境、缺乏判断力的特殊状况下,订立的明显不公的合同;四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撤销合同情形等等。

三、民事合同欺诈的后果

民事合同欺诈会产生多方面的后果:

一是合同效力方面。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合同一旦被撤销,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即从合同订立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是赔偿责任方面。欺诈方应当赔偿受欺诈方因此所遭受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如为订立合同支出的费用等;间接损失如因信赖合同能够履行而丧失的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所产生的损失等。

三是法律制裁方面。如果欺诈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欺诈方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比如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信用影响方面。实施欺诈行为的一方,其商业信誉会受到严重损害,在今后的商业活动或社会生活中,可能会面临信任危机,影响其正常的经营和发展。总之,民事合同欺诈需承担多种不利后果。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民法典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

民法典因欺诈订的合同如何撤销呢

民法典欺诈合同撤销条款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的撤销

民法典 欺诈 合同

民法典欺诈可撤销

民法典中合同欺诈

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怎么认定欺诈

因欺诈而撤销合同的构成要件

因欺诈签订的合同如何撤销

民法典欺诈合同撤销期限

来源:头条-民事合同欺诈的后果,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