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疫情之前就果断裸辞的还是疫情之后失业的,都要面临找新工作,入职新单位的问题。找到新工作的小伙伴别高兴得太早,关于入职,这些问题你都清楚了吗?
1
是否查明用人单位主体资格?
眼见不一定为实,别被你看到的高档办公楼冲昏了头脑,高薪、工作轻松也不需要什么工作经验?哪有这么好的事!
骗子公司就是抓住了现在大家求职心切的心理,所以面试之前一定要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网或是企查查、天眼查等网站上查明公司的基本情况。那重点看哪些呢?
1、看经营范围
公司名称可以取得五花八门,天花乱坠,但是到底主营业务是什么,还是要从经营范围里面来看。如果你应聘的岗位工作和公司的经营范围风马牛不相及,那面试的时候可就要留意一下,必要时候可以问一下HR。对于一些金融行业的公司,更是要提高警惕,这是“骗子公司”相对较为集中的领域。
2、看法律诉讼
当然并不是说这家公司的诉讼越少越好,还是要自己看一下涉诉案件的案件身份和案由。案件身份是指在这个案件中,公司是作为原告方还是被告方。如果全都是被告,那就要看看案件的案由是什么了。所谓案由,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了诉讼,作为劳动者当然要重点看“劳动合同纠纷”引起的案件。看看这家公司之前因为什么原因而和劳动者产生了矛盾和纠纷,最后的结果如何。除了劳动纠纷以外,其他涉诉案件又是因为什么。
3、看经营风险
看看这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是否有受到过处罚,主要是看行政类处罚,处罚的原因是什么。
2
你身上是否背负着竞业限制?
大多数普通岗位的劳动者可能是不会接触到竞业限制的问题,但是还是要留个心眼。
所谓竞业限制,可以简单理解为你在前家单位因为工作岗位涉及到了公司的一些商业机密或者是核心内容,所以前单位为了保护公司的利益,会要求你在离职后一段时间内都不可以在某一区域内从事相同或类似的工作。
例如你是一家公司的技术骨干,你的离职会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损失和风险,而这项技术又是你的招牌,于是你被一家同行竞业公司发现并挖角,不料离职时前单位跟你签署了竞业限制协议,要求你一年之内不能入职当地区域内的同行竞争类单位。
如果你抱着侥幸心理向新单位隐瞒了这件事而后入职,新单位很有可能会因为你的行为,背上了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风险。
3
你签的是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合同?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实务中看起来也很像,但是这两者从法律上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
劳动合同我们都知道是地位相对不平等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前签订的,这主要是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这些来调整的。
而劳务合同是地位相对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并且是靠《合同法》来调整的,公司也不用给提供劳务者交五险一金。公司一听这个好,不用交社保了,但是要注意,到底是提供劳务还是提供劳动,这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的。
如果实为劳动关系,却签了劳务合同,也会被认定为是劳动合同。
以我们法律工作者为例,如果公司是通过招聘员工的方式招进一名法务人员小A,他每天要打卡上班,遵从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坐在办公室里处理公司的各项法律事务,例如审查公司的业务合同,偶尔陪销售经理出去谈判、签订合同。
公司也要为小A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并且提供公司的各项员工福利,例如年休假、过节费、年终奖等等。那么小A则是一名提供劳动的劳动者,他与公司签订的应是劳动合同。
此时公司如果遇到了业务上的问题,客户迟迟不愿支付欠款,公司准备起诉,找了一名律师B作为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而后这名B律师完美地追回了欠款,公司非常满意,决定聘用B律师作为公司的法律顾问。平日里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公司总会先请教一下B律师,并且按月或是按季度结算律师服务费。B律师并非公司的员工,他不需要来公司打卡上班,也不需要公司为他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当然如果公司需要,B律师可以一周来两天到办公室里解决一些公司事务或者开会。公司也不需要给B律师提供公司的各项员工福利,因为B律师并非公司员工。B律师与公司之间签订的应是劳务合同。
这种提供劳务的形式非常常见,例如公司财务方面可以聘请一名会计,也可以找外面的代理记账公司来处理公司的账务。还有一些保洁阿姨、保安、司机等临时性岗位,签订劳务合同的也比较多见。
还有一种人签订劳务合同的情况比较多,就是退休返聘的人员。
这个一般是公司领导决定的,例如某位资深技术工人,已经达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开始领取养老保险了,但是公司有时候遇到技术难题还是会需要这位老工人来帮忙攻克一下。
那么这个时候公司就要和这位资深技术工人签订劳务合同了,而不是劳动合同。
4
你有如实填写自己的学历和工作经历吗?
适当地对自己的简历进行修饰无可厚非,但是千万不要弄虚作假。越来越多的公司会让新入职的员工填写各种入职表格、告知书或承诺书等,为的就是让你在入职前把你这些吹过的牛全都用书面文件固定下来。有的公司甚至会要求你填写前单位的或者是领导的电话,公司也许不会打电话核实只是走个程序。
但若日后公司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没出事时皆大欢喜,公司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出现矛盾时,这些材料就会成为公司的杀手锏,逼得你自己离职走人,处理不好还可能影响你找下一份工作。
所以,千万不要把这种把柄留到别人手上,毕竟诚实是你职业生涯发展的根基。
结 语
劳动问题千变万化,又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下期我们将继续来讲入职新单位,你必须要清楚的那些事~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入职新单位需要注意些什么
●入职新的工作单位应该说些什么
●刚入职新单位
●入职新单位怎么说
●入职新公司需要做什么
●入职新的公司应该有什么心态
●入职新单位需要什么材料
●入职新公司要注意什么
●入职新的工作单位应该说些什么
●入职新公司应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