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是谁的孩子贾菌,贾兰是谁的儿子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毛子

贾兰是谁的孩子贾菌,贾兰是谁的儿子

大家好,由投稿人毛子来为大家解答贾兰是谁的孩子贾菌,贾兰是谁的儿子这个热门资讯。贾兰是谁的孩子贾菌,贾兰是谁的儿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中贾兰是谁的孩子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贾政的长子贾珠英年早逝,仅留下了寡妇李纨和独子贾兰相依为命,但若细推文理,贾兰的身份却又有诸多可供商榷之处。就此,本文意作深入阐述,以飨读者。

首先,宝玉或在贾珠死后出生。

关于贾珠之死,书中并无实证,最早是在书中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有所提及:

……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上进了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一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即贾宝玉)……

这里冷子兴透露了几点重要信息:

其一,贾珠是死于疾病,是所谓的“一病死了”——而在此之前他已在“十四岁上进了学”,这多少有点类似于是另一个贾敬了。

其二,贾珠死前“不到二十岁”,大约就是十七八九岁这个区间吧?然后,他死前余了一妻(李纨)一子(贾兰)。

其三,贾元春和贾宝玉是在其后出生,但从冷子兴的表达方式看,我们无法排除宝玉在贾珠死后出生的可能性。

那么冷子兴所言是否属实呢?

只能说是多半属实多半不属实。虽然从身份上讲,冷子兴属于是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女婿,也算是贾府势力圈范围内,是能够对贾府有个深入了解的,但一来他与贾府的关系比较远,二来贾府对于自己的核心机密恐怕也是会密而不宣的,就比如他岳母“周瑞家的”就是个办事“比较妥贴”的,什么事能跟女婿讲,什么事不能跟女婿讲,“心里跟明镜似的”,所以,他的这种“了解”也不一定全对。

再者,从冷子兴说“贾元春仅比宝玉大一岁”这一明显谬误上也能看出,这小子所言不可全信——关于元春究竟比宝玉大几岁,众说纷纭,但大家比较能认可的就是有八九岁之差。

案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所考,冷子兴与贾雨村演说荣国府时,贾宝玉方才七岁、林黛玉六岁,而显然,此时贾珠已逝。

若冷子兴之言不可全信的话,我们便要在书中找寻第二个证据。

书中第39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打抽丰”被贾母挽留小住两日再走。

是夜,众人无聊,刘姥姥便在贾母处“胡说”了两个故事,第二个故事如下:

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太太子,今年九十多岁了。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有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得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

这本是刘姥姥信口胡说,可曹公偏偏在这里写“这一夕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怕你不明白,又特地补了一句“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曹公如此赘述意欲何为?

显然,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刘姥姥所言正应了贾珠贾宝玉兄弟之事:一是说明贾珠死时只有“十七八岁”年纪,二是说明宝玉未出生以前,贾珠已经死了,也就是所谓的“独子”之说——可能已育有元春,但她毕竟是个女儿身。如上两点,均与冷子兴之言暗合。

可能有朋友要反驳了,说这就是巧合而已,哪会如此应验呢?

其实,刘姥姥所讲的故事这算是第二个,她讲的第一个有关“茗玉”的故事也应验了,比如说茗玉抽柴烧火时,贾府西南马棚就真地“走了水”,着了火。

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或许是由于刘姥姥“泄露了天机”,引发王夫人不满,遂在刘姥姥离去之时拿出100两银子相送,叫她“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说白了,就是你以后可千万别再来贾府了。

冷子兴也好,刘姥姥也罢,毕竟都是外人,若能从“当事人”那里寻得证据,岂不更为妥贴?

书中第18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关于宝玉何时出生,也有提及: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

元春是“长姊”,宝玉是“弱弟”,自然是在说他们二人之间年龄相差较多——或正如笔者如上所说的八九岁?也有人认为是相差十岁以上,也不能说是过份。

这里又再讲宝玉出生时,王夫人年纪已经“将迈”。这当然是说王夫人年龄大了。那么到底有多大?恐怕要在四十岁上下了?毕竟,古人,特别是古代女子的寿命都是比较短的。

对此,我们还是以王夫人自己怎么讲为准。

书中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宝玉被贾政一顿狠揍后,袭人便被王夫人叫去汇报情况。聊着聊着,王夫人便提及自己的年龄一事:

……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

王夫人说自己“快五十岁的人”了,那么她的实际年龄大约是在“四十七八九岁”之间。

再据周汝昌先生考证,红楼梦第13~第53回为一年,对应贾宝玉年龄为十三岁

——这一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对应的是乾隆元年(1736年)。是年,“曹雪芹记下强年四月二十六日为交芒种节,万年历上这年就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雪芹叙本年有元妃省亲的事,而乾隆即位后恰巧就有这种举动……”(参见周汝昌著《红楼梦新证》)

如此推算,王夫人生贾宝玉时当在三十四五六岁之际,与之上“元春之述”相合。须知道,古代女子配婚较早,十四五岁婚嫁不足为奇。那么在“独子”贾珠“十七八岁”死后,王夫人再生宝玉,也就说得过去,诸理(无论冷子兴、刘姥姥、贾元春,还是王夫人)皆顺了。

行文至此,聪明的读者或许已经想到了一个新的问题:既然你说宝玉出生在贾珠死后,那么贾兰是哪来的?他的年龄为什么会比宝玉小,不是应该大吗?

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关于贾兰的年龄,书中第4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曾有提及: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

是回时,贾宝玉时年七岁,而贾兰“今方五岁”,这贾宝玉怎会比贾兰还要大两岁呢?按理,贾珠先死,那也应该是贾兰比宝玉大吧?

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在贾珠死后,有人搞大了李纨的肚子,而这种行为竟然被贾府默许了。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贾政;若是别人,恐怕李纨就无法在贾府待下去了。

又该有朋友反驳了,说这怎么可能呢?

事实上,他俩均有此动机。

先说贾政。宝玉出生后不久,贾政即对其很不满意,冷子兴就讲过一个事例: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

不喜悦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再生一个呗,于是遥想贾珠十四岁进学,他便打起了李纨的主意。

再看李纨。她的动机就更强烈!贾珠一死,就意味着他要终生守活寡,且这种活寡对自己而言毫无希望可言。如果有孩子就不一样,至少人生有盼头啊!于是,她便也嘱意于贾政了。

对贾府而言,贾李二人“苟且”其实也是比较好理解的,一则为了贾府子孙繁衍,一则让李纨独自守活寡也着实可怜,所以贾府上下对此便缄口不言了,贾兰出生后,便也接纳了其母子二人的存在,反正是都姓贾,“肥水不流外人田”吗?

但为避外人闲言,贾兰便定在了“艹”字辈分,成为荣国府之第五代传人。

只是,贾兰这孩子毕竟是“私生子”,会惹“嫌恶”,于是奇葩的一幕便上演了。

比如王夫人将贾兰摆在与贾环同等的位置上,并未给予他身为“嫡孙”所应有的关爱——整个贾府好像也只有贾政还记得他。

书中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荣国府元宵夜宴。如此重要的场合,众人均在,却独不见了贾兰,于是贾政问道:“怎么不见了兰哥?”

这一问令李纨很尴尬,忙“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

这话听起来简单,但却意味深长。试想,是谁在教育贾兰?是李纨。李纨如此贤惠,怎会不让儿子参与家宴呢?贾兰之所以有“老爷并没有去叫他”的理由,也必定是平日多受李纨“教育”之故,是她自己觉得这孩子身份特殊而致。不然,不可能自己这个当妈的来了,儿子却不来。须晓得,贾府的荣光里必然有贾兰的一份。

如果大家有心,就能发现,事实上,贾兰在贾府出现的场合,贾政往往也在,也是他这个当“爹”的做主,让李纨母子住进了大观园。

那你说,贾兰如此不受待见,李纨怎么想的?肯定是恨得不行,但“人在屋檐下,又怎能不低头”?她就这么一直忍着忍着,一直到贾府落败时来了个大爆发……

现在回看李纨的红楼曲,你就能恍然大悟了: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曹公这里明确说她不积“阴骘”,也就比较好理解了。

此外,曹公担心你还是没看懂,对于李纨所居的稻香村亦有交待说,那里“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

正所谓“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曹公明知杏花有隐喻女性婚姻不洁之意,却偏偏用在李纨身上,还有“几百珠”之多,是何用意,就不消笔者再讲了吧?

参考:《红楼梦》、《红楼梦新证》(周汝昌著),网图侵删

贾兰是谁的孩子?

贾家抄家后,能确定最出息的是贾兰。这从李纨的判词和《晚韶华》曲子,也能得到证明。

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茂兰”就是指贾兰的兴旺之势;“凤冠霞帔”则是指李纨母以子贵,获封诰命的荣耀。而且,李纨的荣耀非同一般。根据“晚韶华”三字,可知李纨与贾兰母子的人物原型,当是“画荻教子”的郑氏与欧阳修母子。

欧阳修母亲去世后,他的好友梅尧臣为其作挽诗《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其中之一云:

当时丈人殁,虽少守孤儿。

以及成名誉,何尝厌藿藜。

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

莫使碧江上,独传陶母碑。

这首诗以赞誉欧阳修的母亲堪比“截发延宾”的陶母,也让欧母成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而曹雪芹以欧母比作李纨,以贾兰比作欧阳修,凸显日后贾兰的成就,让母亲名传千古。这也是李纨的梅花签,签词用“竹篱茅舍自甘心”的原因。

“竹篱茅舍自甘心”的下句是“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意思是说梅花的高洁固然让人赞颂,但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才是梅花得享盛名的主因。这就像欧母与欧阳修,李纨与贾兰,母子互相成就。

贾兰的成功,离不开母亲李纨的教诲。李纨善“教”,既有她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的底蕴,也源于曹雪芹赋予她“桃李”之能。她名李纨字宫裁,“李”指教育,“纨”指最好的布匹,“宫裁”指最好的手艺。和在一起就是李纨是最好的“老师”,能教导出最好的儿子,最成才的后代。

所以,曹雪芹不但给予她“欧母”为原型的至高评价。还借贾宝玉给稻香村题对:“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以《诗》歌颂李纨教育贾兰的成才之功。李纨也成为《红楼梦》里唯一享有这般赞誉之人,即便是贾母、钗黛也没有这等待遇。

而李纨与贾珠也是一对“木石姻缘”,李纨的成功,侧面印证了贾家错失林黛玉的可惜。不多赘述。

既然李纨的原型是“画荻教子”的欧母,贾兰的原型无疑就落在了欧阳修的身上。这位生前历任大学士、太子少师的六一居士,死后又被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可谓是“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的真实写照。证明贾兰日后的科举仕途成就极高。甚至在某些方面不弱于其祖上的宁荣二公。

这也与甄士隐解读《好了歌》那一句“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相吻合。脂砚斋此处批语“贾兰、贾菌一干人”,说明这对兄弟日后也取得了媲美宁荣二公,身着紫色蟒袍的威赫成就。

“昨怜破袄寒”,是说李纨与贾兰母子在抄家后的境况非常惨,身上的破棉袄,根本就无法御寒。估计也是“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境地。这也与欧阳修少年家贫,母亲“画荻教子”的境况相似。

“今嫌紫蟒长”,是说贾兰科举高中,爵禄高等,极有可能也像欧阳修那样,最终厌倦了官场,急流勇退而致仕。

从这两点就能看出贾兰其人,一方面极有毅力,另一方面也极为清醒。深知“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地进退之道。显然这是从贾府的兴亡之中得到的惨痛教训。

当然贾兰能成功,母亲李纨的教育居功至伟。尤其贾府抄家之后,罪臣后代并无科举的资格。贾兰在此情况下还能读书勤学不辍,肯定源于李纨的谆谆教诲。

正是李纨在柔弱外表之下的坚韧,才造就了贾兰的功成名就。最终也让李纨得以“晚韶华”,获得媲美四大贤母的盛名。

而贾府因李纨、贾兰母子再度崛起,其辉煌堪比宁荣二公建立的功勋。只是这一次,贾兰以史为鉴,退步抽身早,也避免了被鸟尽弓藏的结局,实现了贾家诗书传家的彻底转变。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贾兰的身世

绣春囊被傻大姐捡到后,路遇邢夫人被截获。邢夫人吓得恐吓傻大姐一番,随后派王善保家的封给了王夫人。王夫人一拿到绣春囊就崩溃了。

绣春囊的出现,证明大观园内部的问题非常严重。

一,大观园是个独立的封闭空间,绣春囊这种“情趣”之物,是怎么进去的。细思极恐。

二,谁在大观园内丢了这件东西。拿绣春囊的人到底想干什么?不敢想象。

三,大观园中都是女人,除了贾宝玉和贾兰。贾兰还是个孩子,贾宝玉的嫌疑最大。那绣春囊是不是贾宝玉的?

王夫人只要这么一想,就难免要崩溃。再联系贾宝玉之前在她面前公然调戏金钏儿,王夫人不想也不能接受,却还要给邢夫人一个交代。毕竟敕造荣国府虽是她家,但荣国府却不是她一人的。

王夫人无计可施,不免气急败坏地去找王熙凤,并不问青红皂白,一口咬定是绣春囊是她的。

(第七十四回)凤姐听得,也更了颜色,忙问:“太太怎知是我的?”王夫人又哭又叹说道:“你反问我!你想,一家子除了你们小夫小妻,余者老婆子们,要这个何用?再女孩子们是从那里得来?自然是那琏儿不长进下流种子那里弄来。你们又和气。当作一件玩意儿,年轻人儿女闺房私意是有的,你还和我赖!幸而园内上下人还不解事,尚未拣得。倘或丫头们拣着,你姊妹看见,这还了得。不然有那小丫头们拣着,出去说是园内拣着的,外人知道,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

王夫人咬定是王熙凤将绣春囊遗落在大观园,是她不得已的办法。

首先,王夫人想的也不无道理,贾府上下能有绣春囊,又能自由进出大观园的,确实只有王熙凤。

当然,绣春囊这种东西,好坏她也看得出。要说一定是王熙凤的也未必。她咬定栽赃给王熙凤,也有她的目的。

其次,除了王熙凤能有绣春囊带进大观园外,另一个可能的人选,就只有贾宝玉。

王夫人不敢想象如果贾宝玉随便带这东西进出大观园是干什么。甚至她私心里也认为绣春囊十有八九是贾宝玉带进去的。

大观园里,只有贾宝玉能自由出入贾府,身边的小厮跟班最可能给他这些东西。他平时做事又毫不顾及,随手掉落的可能性最大。

最后,邢夫人自己没来找王夫人,而是派王善保家的过来。既是给王夫人面子,也是要王夫人的交代。

绣春囊出现在大观园,丢的是整个贾家的脸。一旦传出去,不止荣国府遭殃,整个贾家都要蒙羞。

王夫人对如何给邢夫人交代,最是头疼。这件事万一闹到贾母那里,她也不用活了。

如果绣春囊是王熙凤掉的,王熙凤是邢夫人的儿媳妇,贾琏是邢夫人继子……他们一家人出的丑,就不用王夫人背负压力了。

王熙凤还是管家,于情于理要给王夫人一个交代。只要王熙凤承认,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可以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王夫人想的不可谓不好,但王熙凤也不愿意因此丢脸。她知道王夫人想要脱责,只要她承担下来,一切都烟消云散,自己就丢个脸罢了。

问题是王熙凤承担了也不解决根源问题,她凭什么白白牺牲?

从姑侄二人的心理去分析绣春囊事件,就知道此时王夫人和王熙凤已经离心离德。

按说出事了,王熙凤以往一定会给王夫人出个妥善主意。可她的表现却唯唯诺诺,更是对待蘅芜苑的抄检问题很是消极,直接造成薛宝钗第二天无奈搬走。究其根源也不难理解。

之前王熙凤生病,王夫人安排贾探春、李纨、薛宝钗管家。抢权的意思特别明显。如今出事了又来赖她,王熙凤怎能不灰心。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又何况是姑侄。王熙凤与王夫人离心离德,也注定贾府最终的覆亡不可避免。

文|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贾兰的结局是什么

李纨、贾兰母子在荣国府的处境是很尴尬的,从表面上来看,李纨是因为丈夫贾珠去世而心如死灰。但实际上,如果你真的熟悉原著,就会发现李纨的种种表现并不能用“心如死灰”来形容。

李纨这个人看似老实巴交,实际上心机很深,她在关键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舍掉一切脸面,用王熙凤的话说:

“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一位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报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儿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

用这话来形容李纨真是一点错都没有,这样一个极致的利己主义者,怎么可能是“心如死灰”呢?

事实上,李纨在贾府的一切行为,应该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如果你留心就能发现,李纨沉默寡言的那段时间,是跟王夫人住在一起的时候,那时候跟王夫人住的很近,我们很少看到她说话。

但是,当后来搬进大观园的时候,脱离了王夫人的视线范围以内,我们才看到了李纨真实的性格,她是一个非常正常甚至有些不守规矩的年轻寡妇。

这一点,从她对王熙凤和平儿等人的行为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说,所谓的“心如死灰”,只是她收敛性格给自己涂上的一层保护色而已,一旦远离了王夫人,她就会经常将这层保护色褪下来透透气。

李纨对王夫人的害怕,可以说远远超出了媳妇对婆婆该有的敬畏,种种迹象表明,王夫人对她这个大儿媳妇并不怎么待见。

不仅是她,就连她的儿子贾兰,作为王夫人的亲孙子,同样也是不怎么受王夫人的待见。

而且,受李纨的影响,贾兰小小的年纪就懂得明哲保身,做事非常低调小心,好像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犯错一样。

如果说在贾府王夫人最不待见谁,除了赵姨娘母子以外,就应该是李纨母子了。

我们可以发现,贾兰这个孩子喜欢独来独往,平时也就跟旁枝的贾菌走的近一点,遇到正式场合的时候,则老是跟贾环形影不离。

比如,假设生病的时候,元宵节宴会的时候,贾兰都是跟在贾环屁股后面的,反而跟自己的亲叔叔贾宝玉很疏远。

这些现象都太不正常了,要知道,以贾兰这种上进的性格来说,他跟贾环凑到一起本来就是很不正常的。

更重要的是,李纨对处处害怕王夫人的责备,所以做事都是小心翼翼的,她明知道王夫人不待见赵姨娘母子,怎么可能会让贾兰跟他走那么近呢?

可能性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得不如此。第五十六回,作者就侧面的交代了这其中的原因。

探春管理大观园,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赵姨娘为了多要二十两发丧银子,跑过来和探春闹。

探春只认王夫人,把自己和赵姨娘、赵国基划清了界限,搞得赵姨娘哭天抹泪。这个时候,向来说话小心的李纨,竟然不惜得罪惜春,也要站出来给赵姨娘说话。

后来,探春和平儿说话,想到自己“没人疼没人顾”,在王夫人面前经常被赵姨娘所连累,不由得掉下了眼泪。

接着,原文写道:

“李纨等见他说的恳切,又想他素日赵姨娘每生诽谤,在王夫人跟前亦为赵姨娘所累,亦都不免流下泪来。”

这段话非常的耐人寻味,李纨之所以也跟着掉泪,是因为和探春同病相怜,都在王夫人跟前受到了赵姨娘的连累。

可赵姨娘这个人我们是知道的,虽然比较糊涂,但是不会去随意的拐带别人,李纨对她没有任何的威胁,也不存在任何的利益冲突,她怎么会在王夫人面前“每生诽谤”呢?

原因只有一个,从亲缘关系上来论,李纨是属于赵姨娘这边的。换句话说,赵姨娘才是李纨的亲婆婆,才是贾珠的亲生母亲。

王夫人之所以不待见李纨和贾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王夫人四十多岁上才有了贾宝玉,在此之前,只有赵姨娘为贾政生了一个儿子,即贾珠。

所以,没有儿子的王夫人,就把贾珠养到了自己身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姨娘对王夫人才会心生忌恨,老想着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家产。

后来贾珠死了,王夫人又有了贾宝玉,对赵姨娘这边的人自然心生戒备,惜春和李纨女子都因此而受到了连累。

正因为赵姨娘是贾兰的亲奶奶,所以贾兰才老是和贾环腻在一起,也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一样明哲保身的李纨要站出来为赵姨娘说好话。

这应该就是隐藏在背后的贾珠的真实身世。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贾兰是谁的孩子贾菌,贾兰是谁的儿子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