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急辞工扣多少工资,工厂员工急辞工扣多少工资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梁嘉涛

劳动法规定急辞工扣多少工资,工厂员工急辞工扣多少工资

大家好,由投稿人梁嘉涛来为大家解答劳动法规定急辞工扣多少工资,工厂员工急辞工扣多少工资这个热门资讯。劳动法规定急辞工扣多少工资,工厂员工急辞工扣多少工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急辞工扣多少工资,没签劳动合同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最近不少刚入职的年轻人都在问:“试用期不想干了要赔违约金吗?”“培训三天算不算违约?”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就写在法律条文里,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清楚,手把手教你守住自己的血汗钱。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5条白纸黑字的规定,只要没签过专项培训协议或竞业限制条款,试用期辞职根本不用赔一分钱违约金。有些企业忽悠新人说“提前走人要扣半个月工资”,这都是违法的操作。

不过有两种特殊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第一种是企业真金白银给你做过专业技术培训,比如花两万块送你去考注册会计师证,这种情况下可能会约定服务期。但按照《劳动合同法》第22条,违约金不能超过实际培训费用,还要按工作时间折算。假设约定了三年服务期,培训费三万块,干满一年后辞职,最多只需要赔剩下的两万块。第二种是签了竞业限制协议的核心岗位员工,比如掌握客户资源的技术总监,这类人群离职后不能去竞争对手那里,违约才需要赔偿。但普通员工根本用不着签这种协议,要是遇到企业拿这个吓唬人,可以直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说到养老保险转移,现在的手续可比以前方便多了。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从2022年就开通了全国通办,微信搜索“电子社保卡”小程序也能在线办理。这里有个实用建议:省内换工作不用急着办转移,反正退休时会自动合并账户;跨省跳槽的,建议在新单位缴满半年再申请转移,避免重复操作浪费时间。根据人社部2023年12月发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的通知》,2024年全国养老保险数据已经实现实时对接,转移周期从原来的45天缩短到20个工作日。

遇到企业乱收违约金的情况,记住三招维权法宝:第一招,保留好劳动合同、工资条、离职通知等证据;第二招,直接拨打12333劳动保障热线投诉;第三招,向当地劳动仲裁委提交申请,现在很多城市都开通了线上仲裁通道。如果企业拖着不给办离职证明,还可以要求按日支付赔偿金,最高能拿到三个月工资的补偿。

养老保险转移还有个隐藏技巧很多人不知道:在新参保地缴满10年就能在当地退休。比如小王在深圳缴了8年社保,又去杭州缴了12年,退休时就能按杭州的标准领养老金。但要是每个地方都没缴满10年,就得回户籍地办理退休,这可能比大城市少拿几百块养老金。所以跨省跳槽前最好算笔账,看看能不能在某个城市凑够10年缴费期,这个诀窍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养老金测算”功能里就能验证。

最后给大伙提个醒:签劳动合同时一定要瞪大眼睛看清楚有没有“服务期”“竞业限制”“违约金”这些关键词,空白合同千万不能签。记住,法律永远是打工人的护身符,觉得有用就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遇到过哪些职场陷阱!

信息源

人社部:试用期因个人原因辞职,要付违约金吗?

正式工急辞工扣多少工资

原标题:普通操作工离职跳槽后,竟被索赔高额违约金(主题)

法院审理认为:竞业限制需平衡商业秘密保护与劳动者权益,不能过度限制自主择业权(副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肖君

离职跳槽后,竟被老东家索赔竞业限制违约金480余万元及500万元损失费。近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这一劳动争议案件作出终审判决,驳回新疆某公司与前员工陈某的竞业限制纠纷上诉,维持一审陈某仅需返还竞业限制补偿金29978.07元的判决。

2021年7月,陈某入职新疆某公司担任冷氢化车间外操,双方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离职后两年内不得入职竞争企业,在双方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该公司向陈某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金额为其离开前12个月工资总额的三分之一。若在支付竞业限制补偿期间发现陈某有违约行为,须退还公司已经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按照其离职前12个月工资总额的30倍为标准向公司支付违约金;公司的损失按500万元计算等。

2023年2月,陈某离职,该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向陈某告知需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自2023年3月15日至2024年6月14日共向陈某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30078.08元。

陈某于2024年1月入职了另一家能源企业从事检修工作。前东家以陈某违约提起劳动仲裁及诉讼,要求他支付竞业限制违约金4812380.7元(离职前12个月工资总额160412.69元×30倍)、赔偿公司损失500万元、返还已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金29978.07元,并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陈某认为,他在原公司只是一线普通操作工,未接触核心技术,公司滥用协议限制了其择业自由。原公司则认为,陈某在多晶硅冷氢化车间从事外操主操工作,虽非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但属于典型的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陈某非高管或高技人员,用人单位未举证其实际接触核心技术或具体保密措施,仅凭协议无法认定其涉密。竞业限制需平衡商业秘密保护与劳动者权益,用人单位未证明陈某涉密性,协议存在权利失衡风险。判决陈某返还已收取的29978.07元补偿金,驳回其他诉请。

新疆某公司选择了上诉。二审期间,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新的证据表明,2024年10月该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向陈某发送的《竞业限制终止通知书》中称,自2024年10月18日陈某无须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竞业限制义务即行终止,同时也不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查明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该案法官称,由于竞业限制条款的缔约双方地位并不平等,劳动者为了顺利地工作,通常没有能力拒签竞业限制条款,并且竞业限制条款对劳动者将来工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劳动者往往对此缺乏判断能力,所以不能仅通过劳动者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就推定其接触或知悉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法官表示,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有利于保持原用人单位的竞争力,降低用人成本。与此同时,竞业限制条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自由。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人才流动是竞争的动力,若非合理地、过度地限制劳动者自主择业权,最终将不利于促进市场诚信与激发市场活力,反而会妨碍经营主体的创新动力。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没签合同急辞工扣多少工资

普通操作工离职跳槽后,竟被索赔高额违约金

法院审理认为:竞业限制需平衡商业秘密保护与劳动者权益,不能过度限制自主择业权

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肖君

离职跳槽后,竟被老东家索赔竞业限制违约金480余万元及500万元损失费。近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这一劳动争议案件作出终审判决,驳回新疆某公司与前员工陈某的竞业限制纠纷上诉,维持一审陈某仅需返还竞业限制补偿金29978.07元的判决。

2021年7月,陈某入职新疆某公司担任冷氢化车间外操,双方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离职后两年内不得入职竞争企业,在双方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该公司向陈某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金额为其离开前12个月工资总额的三分之一。若在支付竞业限制补偿期间发现陈某有违约行为,须退还公司已经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按照其离职前12个月工资总额的30倍为标准向公司支付违约金;公司的损失按500万元计算等。

2023年2月,陈某离职,该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向陈某告知需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自2023年3月15日至2024年6月14日共向陈某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30078.08元。

陈某于2024年1月入职了另一家能源企业从事检修工作。前东家以陈某违约提起劳动仲裁及诉讼,要求他支付竞业限制违约金4812380.7元(离职前12个月工资总额160412.69元×30倍)、赔偿公司损失500万元、返还已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金29978.07元,并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陈某认为,他在原公司只是一线普通操作工,未接触核心技术,公司滥用协议限制了其择业自由。原公司则认为,陈某在多晶硅冷氢化车间从事外操主操工作,虽非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但属于典型的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陈某非高管或高技人员,用人单位未举证其实际接触核心技术或具体保密措施,仅凭协议无法认定其涉密。竞业限制需平衡商业秘密保护与劳动者权益,用人单位未证明陈某涉密性,协议存在权利失衡风险。判决陈某返还已收取的29978.07元补偿金,驳回其他诉请。

新疆某公司选择了上诉。二审期间,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新的证据表明,2024年10月该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向陈某发送的《竞业限制终止通知书》中称,自2024年10月18日陈某无须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竞业限制义务即行终止,同时也不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查明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该案法官称,由于竞业限制条款的缔约双方地位并不平等,劳动者为了顺利地工作,通常没有能力拒签竞业限制条款,并且竞业限制条款对劳动者将来工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劳动者往往对此缺乏判断能力,所以不能仅通过劳动者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就推定其接触或知悉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法官表示,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有利于保持原用人单位的竞争力,降低用人成本。与此同时,竞业限制条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自由。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人才流动是竞争的动力,若非合理地、过度地限制劳动者自主择业权,最终将不利于促进市场诚信与激发市场活力,反而会妨碍经营主体的创新动力。

(工人日报)

工厂上班急辞工扣多少工资

离职跳槽后,竟被老东家索赔竞业限制违约金480余万元及500万元损失费。近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这一劳动争议案件作出终审判决,驳回新疆某公司与前员工陈某的竞业限制纠纷上诉,维持一审陈某仅需返还竞业限制补偿金29978.07元的判决。

2021年7月,陈某入职新疆某公司担任冷氢化车间外操,双方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离职后两年内不得入职竞争企业,在双方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该公司向陈某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金额为其离开前12个月工资总额的三分之一。若在支付竞业限制补偿期间发现陈某有违约行为,须退还公司已经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按照其离职前12个月工资总额的30倍为标准向公司支付违约金;公司的损失按500万元计算等。

2023年2月,陈某离职,该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向陈某告知需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自2023年3月15日至2024年6月14日共向陈某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30078.08元。

陈某于2024年1月入职了另一家能源企业从事检修工作。前东家以陈某违约提起劳动仲裁及诉讼,要求他支付竞业限制违约金4812380.7元(离职前12个月工资总额160412.69元×30倍)、赔偿公司损失500万元、返还已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金29978.07元,并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陈某认为,他在原公司只是一线普通操作工,未接触核心技术,公司滥用协议限制了其择业自由。原公司则认为,陈某在多晶硅冷氢化车间从事外操主操工作,虽非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但属于典型的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陈某非高管或高技人员,用人单位未举证其实际接触核心技术或具体保密措施,仅凭协议无法认定其涉密。竞业限制需平衡商业秘密保护与劳动者权益,用人单位未证明陈某涉密性,协议存在权利失衡风险。判决陈某返还已收取的29978.07元补偿金,驳回其他诉请。

新疆某公司选择了上诉。二审期间,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新的证据表明,2024年10月该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向陈某发送的《竞业限制终止通知书》中称,自2024年10月18日陈某无须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竞业限制义务即行终止,同时也不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查明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该案法官称,由于竞业限制条款的缔约双方地位并不平等,劳动者为了顺利地工作,通常没有能力拒签竞业限制条款,并且竞业限制条款对劳动者将来工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劳动者往往对此缺乏判断能力,所以不能仅通过劳动者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就推定其接触或知悉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法官表示,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有利于保持原用人单位的竞争力,降低用人成本。与此同时,竞业限制条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自由。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人才流动是竞争的动力,若非合理地、过度地限制劳动者自主择业权,最终将不利于促进市场诚信与激发市场活力,反而会妨碍经营主体的创新动力。(工人日报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肖君)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劳动法规定急辞工扣多少工资,工厂员工急辞工扣多少工资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