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保密制度合法吗,薪酬保密违法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康华泽

  薪酬保密是与薪酬公开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通常是指禁止员工之间讨论彼此的薪酬。薪酬保密制度最早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家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而采用的一种与员工逐一谈判的薪资沟通政策。

  企业酬薪“弹性”较大,每个人的薪酬情况不一样,一些企业用合同约定的方式,“禁止员工私下交流工资奖金”,这应该说是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上的进步。在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框架下,并没有关于薪酬保密制度的具体规定,但薪酬保密制度的政策目的与劳动合同法中“同工同酬”基本原则息息相关, 现实实践中关于员工触及薪酬保密制度引起的纠纷也层出不穷。

  薪酬保密制度合法吗?

  法律没有明文对于薪酬保密的规定,但我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六条还规定,用人单位(个体工商户除外)应当就工资分配、工资支付等事项依法制定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应当听取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工会组织的意见,并及时在本单位公布,告知本单位全体劳动者。司法实践中,有裁判观点认为,实现同工同酬的前提必定是收入的公开,而企业规章制度中薪酬保密规定显然是与该法律规定相悖的,进而认定薪酬保密制度不合法。

  打听工资按照薪酬保密制度被开除合法吗?

  薪酬保密制度在其合理范围内法律应当尊重。薪酬保密可以针对企业少数人的,而不是全体员工;薪酬保密应当限于个别岗位,而不是全部岗位。作为一种制度,薪酬保密应当遵守规章制度和制定、公示程序,并且其内容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特别是违反该制度的处理方案应当合理合情,比如可以规定违反薪酬保密予以一定不利于员工的绩效考核认定。但因打听工资就开除,显然不合理。此种违反薪酬保密制度的情形,并不属于对劳动合同的根本违约,也不太会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害后果,企业据此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精神,极可能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违反薪酬保密协议被解雇有赔偿吗?

  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作出说理解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八十七条的规定作出裁判,指出劳动者虽然有打听他人工资的行为,但薪酬保密制度若没有经过民主程序,其对劳动者不具有约束力度,也不违反法定上劳动者的义务,故而以严重违反公司制度、公司部门规章为由解雇劳动者,属于违法解雇,应该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薪酬保密绝大多数企业都在这么做,制度里永远有这么一条“员工不得私下打听或谈论薪酬,”甚至不许“故意公开自己的薪酬”,违反此条者,严重的将按“辞退处理”。只是员工想知道他人的薪资,不过是想确认自己对企业所做的贡献是否被企业所肯定,付出是否与回报对等。如果薪酬制度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那就完全可以公开,让员工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还有多少差距,还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得到更高的薪酬。

  薪酬保密制度在中国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但在实施这种制度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劳动纠纷,突显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平衡的问题。薪酬信息并非直接作用于经营活动带来经济效益,不满足商业秘密所具备的价值性要素,直接将其视为商业秘密有失妥当。除特殊人力岗位外,普通岗位的劳动者并不具备因职位而产生的的薪酬保密义务。

  薪酬保密协议阻碍了同工同酬的信息知悉渠道, 但并不当然导致同工不同酬, 因劳动者存在个体差异,应允许用人单位对同岗位薪酬在合理区间内不一致。薪酬保密制度具有保持组织内部和谐稳定的正面效应,但如果不处理好薪酬保密协议引发的劳动纠纷,其正面效应难以发挥,薪酬保密不能替代薪酬公平设计等理念。法律对于工资是否公开并无强制性要求,但劳动者享有知情权,这样的权益,用人单位绝不能侵犯。当然,面对薪酬保密导致的同工不同酬,也要大胆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公司薪酬保密制度合法吗

薪酬保密制度合理吗?

薪酬保密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薪酬保密制度是否违反劳动法?

薪酬保密违法吗

薪酬保密管理制度

关于薪酬保密条款合法吗

薪酬保密是什么意思

薪酬保密制度合理吗?

薪酬保密的好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