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薪酬包括哪些,职工薪酬属于什么科目
大家好,由投稿人钱婉思来为大家解答职工薪酬包括哪些,职工薪酬属于什么科目这个热门资讯。职工薪酬包括哪些,职工薪酬属于什么科目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职工薪酬主要包括哪四种
面对息差收窄、行业竞争激烈,银行纷纷“降本增效”。不同类别银行间的薪酬差异本质上反映了经营管理模式、资产规模、地域分布、业务结构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陈淼 《财经》记者 张颖馨
编辑|张颖馨 袁满
责编 | 秦李欣
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
随着银行年报陆续披露,银行员工人均薪酬、人力成本等情况也陆续浮出水面。
第一财经据Choice数据、财报梳理,已有23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薪酬信息。除2家因部分数据缺失无法计算外,剩余21家银行中,共有13家银行的员工人均薪酬上涨,8家银行的员工人均薪酬下跌。部分银行兼具“高薪酬”“高人均产能”,2024年不仅人均创收超过350万元,员工的人均薪酬还达60万元以上。
近年,市场变局下,银行的人力策略也正在悄然转向。2022年至2024年,在20余家银行中,有15家银行的人力成本有一定增加。其中,许多银行将人力开支的重心转向金融科技领域。多家银行近一年来金融科技员工人数出现大幅增长,例如,2024年末,交通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较2023年末增长约15.70%。
与此同时,银行的人力成本、薪酬体系也在逐渐完善。记者注意到,随着银行绩效追索扣回制度逐渐完善,2024年银行“反向讨薪”涉及人次与金额显著增加。
超半数银行员工人均薪酬上涨
记者根据Choice数据统计,2024年已公布薪酬信息的23家A股上市银行中,总报酬支出为8976亿元,总人数为239.18万人,银行业人均收入为37.55万元。
各家银行薪酬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根据Choice数据,按照员工人均薪酬=应付职工薪酬(本期增加)/总人数计算(总人数优先取领薪人数,若空,则取员工总数),已披露银行中,薪酬最高的为中信银行,员工人均薪酬为60.61万元,最低为邮储银行,员工人均薪酬为33.12万元,两者相差27万元。
具体来看,在已披露银行中,2024年员工人均薪酬还在50万元以上“阵营”的银行仅有4家。
中信银行以60.61万元的员工人均薪酬暂列榜首,较2023年的56.93万元增长约6.46%。其余3家均为股份行,分别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
剩余大多银行的薪酬在35万元~50万元区间。
分类型看,国有大行的人均薪酬普遍在30万元~40万元。其中,交通银行的员工人均薪酬为44.75万元。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的人均薪酬分别为36.92万元、35.89万元、35.86万元、35.45万元、33.1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2023年,2024年已披露薪酬数据的银行中,仅有8家银行的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滑。
13家银行的员工人均薪酬上涨。其中,涨幅最高的为常熟银行、青岛银行,2024年员工人均薪酬分别为34.37万元、47.5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8%、8.22%。中信银行、农业银行的同比涨幅也在5%以上,分别为6.47%、5.11%。
与高薪酬相匹配的,是较高的人均产能。记者注意到,上述员工人均薪酬较高、增速较快的银行,往往人均创收能力也较强。例如,员工人均薪酬规模与增速都靠前的中信银行,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1466.95亿元,员工数量为4.1万人,人均创收为357.70万元。此外,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员工薪酬表现相对突出的银行,人均创收也普遍在270万元以上。
一名银行业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些银行薪酬较高除与人均创收高度相关外,也与网点所在城市、人员结构构成等因素有关。例如,一些上市股份行员工相对集中于经济发达城市,员工学历、素质整体较高,因此用工成本也相对较高。
近三年人力成本变化趋势如何
近年来,金融科技浪潮势不可当,银行业也正面临诸多挑战与改变。在此背景下,银行的用人策略发生了哪些调整,人力成本又有哪些新变化?
银行的人力成本一般主要体现在利润表中的“业务及管理费”栏中的“员工费用”,也有银行称之为“员工成本”“员工薪酬”等。
2022年至2024年,银行的人力成本从快速增加到逐步进入稳定区间。记者据Choice梳理,已披露财报的23家上市银行中,2022年至2024年的人力成本分别为353.50亿元、392.81亿元、390.26亿元。
2022年至2024年,在20余家银行中,只有7家银行的人力成本出现下滑,其余15家的人力成本都有一定增加。例如,建设银行的工资薪酬从2022年的843.6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80.23亿元,再到2024年的1057.73亿元,两年增幅超25%;青岛银行的人力成本从2022年的17.3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2亿元,增幅超27%;浙商银行、常熟银行、张家港行、中国银行的增幅均在10%以上。
记者注意到,银行人力成本的增加,多集中在业务营销和信息科技领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和业务拓展方面的投入。
多数银行科技人员的数量出现大幅增长。以交通银行为例,2024年末,交通银行金融科技人员共有9041人,较2023年末增长15.70%,占集团员工总人数比例9.44%,较2023年上升1.15个百分点。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科技人员也较2023年末分别增长2.74%、2.86%。
(图片来源:交通银行2024年财报)
股份行中,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以光大银行为例,2024年末光大银行科技人员数量为3986人,比2023年增加301人,占全行员工的8.31%。
同时,银行也在逐渐推进员工结构的调整。一名国有行网点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大堂经理、柜员、保安、现金清收等一些可替代性较强的岗位正在逐渐减少,或减少岗位或改为“派遣”,银行正将人力成本开支倾向一些更有竞争力的业务营销岗和金融科技岗。
“反向讨薪”队伍进一步“拉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报披露,近年来被热议的银行“反向讨薪”情况也逐渐浮出水面。记者注意到,今年A股上市银行中,中国银行、浙商银行、重庆农商行已披露去年的薪酬追索数据。此外,渤海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甘肃银行、中原银行等多家在港上市银行也披露了2024年反向讨薪的具体情况。
2022年仅有招商银行、渤海银行、九江银行等少数银行公布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体情况。2024年,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中国银行等9家银行披露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累计反向讨薪金额接近1.2亿元,较往年出现明显增长。
截至目前披露情况,去年“反向讨薪”规模最大的为中国银行。财报显示,2024年中行共计对2469人次执行追索扣回,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达3250万元,与上年相比同比增长超42%。
浙商银行的“反向讨薪”规模紧随其后。2024年,浙商银行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1424人次,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3033.78万元。
此外,“反向讨薪”规模在2000万元以上的还有渤海银行、中原银行,追索扣回绩效薪酬分别为2403万元、2010.76万元。
也有银行连续多年披露追索扣回绩效薪酬具体金额。例如,渤海银行2022年~2024年分别“反向讨薪”1760万元、2344万元、2403万元,逐年递增。
部分上市银行虽然暂未在年报中披露“反向讨薪”的具体金额,但也提及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相关信息。
例如,工商银行在年报中披露称,该行按照相关办法对因违规违纪行为或出现职责内风险损失超常暴露等情形受到纪律处分或其他处理的员工,均进行了相应绩效薪酬的扣减、止付或追索。
建设银行在年报中提及,2024年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执行情况待向监管部门报告后按规定披露。
交通银行在年报中称,已制定完善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绩效工资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管理办法》,建立集团内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绩效工资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对其绩效工资的40%以上实行延期支付,递延期限不少于三年,以后年度根据风险超常暴露,以及违法、违规、违纪等情形实施止付和追索扣回。
多家银行“反向讨薪”的背后,是绩效薪酬延期支付、追索扣回制度的逐渐完善。“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递延支付和追索扣回机制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银行‘反向讨薪’会形成常态化机制。”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述机制可以避免因为短期利益损失公司长期利益的行为发生,是提升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职工薪酬账载金额和实际金额
银行“打工人”也降薪了?伴随上市银行2024年财报密集披露,银行高管薪酬、人均薪酬成本等话题引发关注。截至3月31日,A股上市银行中,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中,已有14家公布了2024年年报。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薪酬数据发现,上述14家银行中,国有行人均薪酬有所回升,平均上升了3.1%;股份行人均薪酬有升有降,平均降幅为2.67%。
此外,上述14家银行中,有8家披露了高管薪酬总额,整体而言,2024年高管集体带头降薪,其中7家银行高管薪酬均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为光大银行,下降52.17%;高管薪酬总额唯一有所上升的是工商银行,上升5.82%。从一把手薪酬来看,民生银行董事长薪酬最高,为334.63万元,降幅10.41%。
国有行员工平均薪酬上涨
浦发银行人均薪酬降15%
结合银行职工人均薪酬数据,可更全面分析行业薪酬变动情况。南都·湾财社以“(支付给员工薪酬+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员工人数+期末员工人数)/2]”公式来计算员工人均薪酬。
统计数据显示,在上述14家银行中,6家国有行人均薪酬全部迎来上涨;8家股份行中,3家银行人均薪酬上涨,4家银行人均薪酬下降,一家与去年持平。
具体来看,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人均薪酬位列前三,分别为60.15万元、58.26万元、57.09万元;中信银行人均年薪较去年同期上升1%、招商银行与去年水平持平、浙商银行较去年同比下降2.3%。
总体而言,国有行人均薪酬低于股份制银行。在国有行中,人均薪酬最高的是交通银行,为45.06万元,同比增长2.1%;国有行人均薪酬增幅最大的是农业银行,去年该行人均薪酬增幅7.2%,达3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六大国有行人均年薪皆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平均增幅3.1%,人均薪酬平均水平在37万元左右。
股份行中,2024年,人均薪酬变动幅度最大的是浦发银行,该行人均薪酬较去年同比下降15%至42.23万元。不过,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在8家股份行中,浦发银行是唯一实现人均薪酬上涨的银行,其余7家银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步入2024年,形势逆转,该行42.23万元的人均薪酬也处于这8家银行中垫底位置。
此外,这8家股份行人均薪酬的平均水平为52万元,同比下降2.67%。
有股份行高管总薪酬“砍半”
国有行一把手年薪普遍增长
2024年,银行高管薪酬总额持续下降。上述14家银行中,有9家银行披露了高管薪酬总额,其中只有工商银行高管薪酬总额有所上升,增幅5.82%至1297.2万元。
其余银行高管薪酬总额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降幅在10%以上的有5家,为光大银行(降幅52.17%)、浦发银行(降幅22.3%)、兴业银行(降幅15.93%)、交通银行(14.41%)和民生银行(13.52%);另外,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中国银行高管薪酬总额分别下降5.91%、5.4%和3.96%。
2024年高管薪酬总额由高至低前三名分别是:民生银行4048.54万元、兴业银行1632.66万元和交通银行1602.6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光大银行高管薪酬总额达2108.49万元,仅次于民生银行,但在2024年该行高管薪酬总额“腰斩”至1008.58万元,仅高于邮储银行的803.44万元,排名位于9家银行中倒数第二。
再看一把手收入情况,上述14家银行中,有9家银行公布了董事长薪酬。数据显示,5家国有行董事长平均薪酬为91.7万元,其中,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薪酬最高,为94.46万元,工商银行董事长廖林薪酬最低,为90.83万元。
从变动幅度来看,2024年,5家国有行董事长薪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2024年年薪增幅最大,为34.47%,增至90.94万元。
不过,这与其2023年任职未满一年有关。年报显示,葛海蛟自2023年4月起担任该行董事长,当年薪酬为67.63万元。从2024年全年薪酬来看,则与其他几位国有行董事长薪酬水平相近。
再看股份行董事长薪酬,薪酬最高的是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为334.64万元,同比下降了10.41%;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年薪也有所下降,降幅4.11%至161.4万元;另外,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2024年薪酬有所上升,增幅22.4%至114.36万元,约为2022年水平的一半。
国有行员工总数185万人
整体员工数变动不大
从银行员工人数来看,上述14家银行中,有8家银行在增员,有6家银行员工人数同比减少。
整体来看,国有行员工队伍普遍比股份行庞大,2024年国有六大行员工总人数185万余人,相较2023年微升0.4%。2024年员工总数最多的是农业银行,共45.47万人,其次为工商银行,共41.52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工商银行已经连续两年大幅减员,2023年减少8335人,2024年减少4093人,两年均在14家银行中减员最多。
股份行方面,2024年,8家银行员工总人数近50万人,同比微升0.3%。员工总数最多也是唯一超10万人的是招商银行,该行总员工11.72万人。在变动幅度方面,2024年平安银行在股份行中,员工人数变化相对较大,较2023年减少了2108人,总员工数4.1万人。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马青 实习生 何蕴怡
职工薪酬纳税调整
3月28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2025中国超市周上公开透露,2025年1—2月份,在交完社保以后,胖东来员工工资是9886元。
此外,于东来还透露,2025年胖东来管理层的工资跟2024年相比也有很大的变化。“我们要开梦之城,要投资大概50个亿,甚至再加上物流(要到)70个亿,所以我们这几年就不分钱了,那我们还得让我们的管理层过得好,怎么办,就给管理层涨工资。”
活动现场播放的ppt显示,胖东来有店长、店助、员工等八个级别,店长一级2024年月平均到手工资为44193元,2025年月平均到手工资达到了78058元。
于东来:2025年胖东来销售额控制在200亿以内
3月28日,在2025中国超市周活动现场,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公开表示,胖东来的净利润是5%,2025年前三个月可能能卖到62亿元,“今年我们规划的销售要在200亿以内,尽量控制在200亿以内,那就是10个亿的净利润。花不完怎么办?让那些资本去建更好的店,来造福社会。”
此前,于东来多次表示要让员工更快乐,需要控制销售额,数据显示,2024年胖东来集团整体销售近170亿元、税收超6亿元、利润超8亿元、员工平均月收入九千多元。
来源:大象新闻 编辑:任华飞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职工薪酬包括哪些,职工薪酬属于什么科目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