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福利管理制度,薪酬福利英文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金睿冬

薪酬福利管理制度,薪酬福利英文

大家好,由投稿人金睿冬来为大家解答薪酬福利管理制度,薪酬福利英文这个热门资讯。薪酬福利管理制度,薪酬福利英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薪酬福利有待提高

来源:中工网

中工网讯 据上海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消息,3月26日,上海市总工会发布《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以下简称《提示函》),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和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促进女职工全面发展。

《提示函》要求,依法保障女职工平等就业权。在招录(聘)过程中,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以性别、婚育状况等为由拒绝录用女职工或变相提高录用标准。除个人基本信息外,不得进一步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状况。不得在劳动合同中约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等条款。要确保女职工与男职工在薪酬、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晋职、晋级、职称评定、培训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不得因性别、婚育状况区别对待。对于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平台企业应与其订立书面协议,明确劳动定额标准、抽成比例、计件单价、劳动报酬支付周期、考核办法等劳动报酬规则,杜绝性别歧视。

《提示函》要求,加强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落实“五期”保护措施。孕期、产期、哺乳期间禁止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工资、解除劳动合同或调整至禁忌岗位;不得安排怀孕7个月以上或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加班或夜班劳动。依法依规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假、生育奖励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落实到位,对于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之后未婚生育子女的女职工,可以享受生育假、育儿假待遇。女职工产假期间生育津贴低于本人产假前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予以补差;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对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适当放宽期限要求、延长评聘考核期限。‌经期、更年期:合理安排劳动强度,避免安排禁忌性劳动。

《提示函》指出,完善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与设施。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定期开展女职工劳动安全、职业卫生和心理健康培训;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女职工举行妇女保健知识讲座,每年安排一次妇科检查,重点安排乳腺、妇科疾病以及女职工特殊需要的健康检查,在本单位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外来务工女性应纳入本单位女职工妇科体检范围。建立预防和制止职场性骚扰的专项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依法保护女职工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积极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或者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需求,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设置“生育友好岗”,原则上提供给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劳动者,采取弹性上下班时间、居家或远程办公、灵活休假、绩效考核等柔性管理方式,帮助女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

《提示函》指出,强化女职工权益民主协商与监督机制。用人单位在工会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中,女职工代表的比例应与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相适应。用人单位开展集体协商时,应当按照女职工比例组织女职工代表参与,就女职工劳动就业、薪酬待遇、休息休假、职业安全健康、职业发展、民主参与等基本权益,以及生育保护、帮助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性骚扰等特殊权益方面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者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加强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积极通过集体协商的方式确定女性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量与劳动强度等。涉及女职工权益保障等事项的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对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广大女职工可拨打“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反映。

薪酬福利包括哪些

广州市主要行业薪酬参考信息显示,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行业涨薪快薪资高:算法工程师中位值年薪31.9万元

3月18日,广州市总工会在南沙发布的蓝皮书——《2025年广州市主要行业职工薪酬福利集体协商参考信息》,旨在让职工深入了解区域与行业内的薪酬水平与福利情况,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今年蓝皮书调研群体覆盖了热电、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商直播等广州11个行政区2200多家企业的薪酬数据信息,涵盖行业提升至38个细分行业。广州市总工会连续七年发布《集体协商参考信息》,有效缓解了“职工不会谈”“企业不愿谈”“信息不对称”等痛点问题,覆盖应用企业超2万家。

金融业薪酬增长率达5.1%

蓝皮书显示,总体来看,2025年广州各个主要行业薪酬水平呈现新的特征。其一,诸如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薪酬水平整体会高于其他行业;其二,诸如金融业、电商直播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相较其他行业的薪酬增长率更高。

就广州市主要行业薪酬调研数据来看,2024年,金融业薪酬增长率达到5.1%;电商直播行业薪酬增长率达4.9%;新能源汽车行业薪酬增长率为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薪酬增长率为4.2%;制造业薪酬增长率为2.6%,均呈现增长态势。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蓝皮书显示,2024年广州市制造业新兴产业展现出较强增长潜力。广州市制造业人均薪酬约9.79万元,高于新一线城市约2万元。薪酬水平受学历与工作年限的影响,例如工作1~3年的人均薪酬为53079元,工作10年以上人均薪酬达到111682元,是前者2倍左右。

汽车已成为广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员薪酬水平整体较高,平均高于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行业发展前景好。以该行业代表性岗位总装工艺工程师为例,市场平均年收入为15.75万元,且受学历水平影响较大,如硕士学历平均年收入达289024元,是本科学历的1.4倍,是大专学历的2.6倍。

战略性产业均保持增长态势

广州“1218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明确重点发展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蓝皮书针对这些重点产业的薪酬增长趋势与重点就业岗位的薪酬水平进行分析。

数据显示,2024年,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薪酬增长率达到4.3%;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薪酬增长率达4.4%;软件与互联网产业薪酬增长率增至5.1%;人工智能产业薪酬增长率达到5.2%;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薪酬增长率增至4.4%,均保持增长态势。

广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之一,依托政策支持、产业集聚和科研优势,正加速构建全方位AI生态圈。蓝皮书显示,人工智能产业薪酬增长率在广州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一直保持较高态势,且近年有所回升,从2023年的4.9%增长至2024年的5.2%,反映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的高需求,以及行业薪酬竞争力的增强。

蓝皮书还提到,作为该行业的重点就业岗位,例如算法工程师、解决方案架构师年收入中位值分别为319070元和309794元,反映了AI领域对算法开发、全面的技术视野和架构设计能力的重视;数据分析管理专员年收入中位值为238545元,相对前两者较低,但在各个产业中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此外,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薪酬增长率近年有所回升,从2023年的4.3%增至2024年的4.9%,反映了智能装备和机器人在广州市制造业中的广泛运用。诸如软件开发师年收入中位值为308588元,显示出该岗位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图像处理工程师和数据开发管理专员的年收入中位值分别为238441元与210632元,虽然略低,但同样处于较高水平,图像处理技术在数据管理行业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

法定福利已覆盖绝大多数企业

在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法定福利(社会保险、法定假期、住房公积金等)的缴纳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已实现实施。假期福利、其他实物福利和餐饮福利是目前企业实施较为广泛的福利项目,已实施企业的占比达到80%~90%;其次是交通福利、通讯福利、年节福利和健康管理福利,实施企业占比为60%~80%。实施住房福利补充医疗情况、教育支持和补充养老/年金情况的企业占比不足50%。蓝皮书显示,由于去除掉经理类岗位人员样本,整体福利实施情况相较去年有所下降。

从现金价值来看,企业提供法定福利缴纳情况金额的中位值为29192元/年;提供补充养老/年金情况金额的中位值为632元/年;补充医疗情况金额的中位值为683元/年。

在假期福利方面,除法定节假日外,企业会向员工提供假期福利,提供假期天数中位值为5天,天数长短与工作年限有一定的关系。在住房福利方面,形式包含住房现金补贴、员工宿舍及租房补贴等,但并非所有企业均提供住房福利。按现金价值来看,提供住房福利中位值大概为4738元/年。在教育支持方面,涉及学历提升、技能学习等按现金价值的中位值为1636元/年。

专家声音

广州可为各类人才提供可持续职业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各主要行业薪酬增长率呈现增长的趋势,尤其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这类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领域,薪酬水平保持高增长态势。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孙中伟认为,广州的薪酬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这一优势体现在行业分布的均衡性。从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从传统产业到新兴领域,各行业的薪酬水平都保持相对合理的梯度,本质上反映了广州经济体制的强大韧性,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空间。

此外,广东多元的产业结构,相对包容的、开放的、务实的社会文化氛围也能让更多人克服空间距离和文化距离,以及对于气候条件的不适感。“再加上具备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更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让更多人才对于广东充满信心。”孙中伟说。

广州如何能更好地留住人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尤为重要。”孙中伟提到,他调研发现,子女教育是外省人才落户的重要考量因素。为此,他建议通过优化公办教育资源配置、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等模式逐步解决教育问题;另一方面,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更多优质教育,满足高层次人才的教育需求。同时,完善住房、医疗、社保体系,形成“事业留人、生活留人”的双重保障。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薪酬福利岗位职责

在正火热发动的第六届 “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征集过程中,上海市总工会女工委发现,上海的企业积极有为工作,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但也有个别用人单位出现:女职工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的“五期”保护不到位,生育假期落实大打折扣,女职工就业“天花板”等问题…

为此,上海市总工会发布《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和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促进女职工全面发展。

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

全市各用人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上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上海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文件要求,现就以下事项提醒各用人单位:

一、依法保障女职工平等就业权

■在招录(聘)过程中,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以性别、婚育状况等为由拒绝录用女职工或变相提高录用标准。

■除个人基本信息外,不得进一步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状况。

■不得在劳动合同中约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等条款。

■要确保女职工与男职工在薪酬、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晋职、晋级、职称评定、培训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不得因性别、婚育状况区别对待。

■对于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平台企业应与其订立书面协议,明确劳动定额标准、抽成比例、计件单价、劳动报酬支付周期、考核办法等劳动报酬规则,杜绝性别歧视。

二、加强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

■落实“五期”保护措施。孕期、产期、哺乳期间禁止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工资、解除劳动合同或调整至禁忌岗位;不得安排怀孕7个月以上或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加班或夜班劳动。

■依法依规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假、生育奖励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落实到位,对于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之后未婚生育子女的女职工,可以享受生育假、育儿假待遇。

■女职工产假期间生育津贴低于本人产假前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予以补差;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对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适当放宽期限要求、延长评聘考核期限。‌

■经期、更年期:合理安排劳动强度,避免安排禁忌性劳动。

三、完善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与设施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定期开展女职工劳动安全、职业卫生和心理健康培训;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女职工举行妇女保健知识讲座,每年安排一次妇科检查,重点安排乳腺、妇科疾病以及女职工特殊需要的健康检查,在本单位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外来务工女性应纳入本单位女职工妇科体检范围。

■建立预防和制止职场性骚扰的专项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依法保护女职工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积极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或者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需求,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

■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设置“生育友好岗”,原则上提供给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劳动者,采取弹性上下班时间、居家或远程办公、灵活休假、绩效考核等柔性管理方式,帮助女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

四、强化女职工权益民主协商与监督机制

■用人单位在工会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中,女职工代表的比例应与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相适应。

■用人单位开展集体协商时,应当按照女职工比例组织女职工代表参与,就女职工劳动就业、薪酬待遇、休息休假、职业安全健康、职业发展、民主参与等基本权益,以及生育保护、帮助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性骚扰等特殊权益方面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者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加强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积极通过集体协商的方式确定女性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量与劳动强度等。

■涉及女职工权益保障等事项的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对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广大女职工可拨打“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反映!

来源:上海市总工会“申工社”微信公号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薪酬福利体系

来源:中工网

中工网讯 如何跟老板谈涨薪、提待遇?3月18日,广州市总工会在南沙发布的“蓝宝书”——《2025年广州市主要行业职工薪酬福利集体协商参考信息》,给出了参考答案。作为广东省集体协商工作创新项目,本次发布活动获全省集体协商工作会议推介。

据了解,《2025年广州市主要行业职工薪酬福利集体协商参考信息》(以下简称“蓝宝书”)在几年来不断创新、应用、完善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优化提升。

调研群体覆盖热电、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商直播等广州市11个行政区2200多家企业的薪酬数据信息,涵盖行业从去年的30个提升至38个细分行业。同时,进一步细化企业薪酬管理和福利保障细节,重点梳理了调薪时间、频率,并将法定福利、个性福利以及行业常态福利相关情况进行分类研究。

围绕广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发展大局和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今年的“蓝宝书”着眼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大局,重点围绕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等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专门开辟专章介绍广州市“战略性产业集群”薪酬情况。

数据显示,广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几年的薪酬增长率呈波动上涨的趋势,2024年达到4.3%。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的薪酬增长率从2023年的4.1%增长至2024年的4.4%。软件与互联网产业近几年的薪酬增长率呈现出波动上涨的态势,2024年达到5.1%。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薪酬则从2023年的4.3%增长至2024年的4.9%,反映了智能装备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广州市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产业薪酬增长率则一直保持较高的态势,从2023年的4.9%增长至2024年的5.2%,反映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的高需求以及行业薪酬竞争力的增强。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薪酬增长率近年来平稳增加,从2023年的4.0%增长至2024年的4.4%。

“蓝宝书”认为,以上数据一方面反映出过去一年来相关行业和企业劳动关系总体和谐,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有奔头、有劲头,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当下广州经济发展蓄势蓄能、顶压奋进初见成效。

新闻链接

“蓝宝书”覆盖企业超2万家

自2018年开始,广州市总工会连续七年发布《集体协商参考信息》,创新打造广州集体协商“蓝宝书”品牌,有效缓解了全市基层单位开展集体协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职工不会谈”“企业不愿谈”以及协商双方“信息不对称”“参考数据不准确”等痛点、难点问题,覆盖企业超2万家,受到基层企业和职工的广泛欢迎,并上榜2024年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与其他机构发布的工资福利调研报告相比,广州工会“蓝宝书”更加聚焦服务集体协商实践。

围绕近年来集体协商工作开展中企业和职工重点关注的工资、社会保险、交通补贴、住房补贴等内容,广州市总工会进行深入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编制2025年“蓝宝书”时,从内容设计、数据分析到职工群体选择,均着眼于帮助企业和职工更加有效地解决当下开展集体协商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努力为劳资双方特别是职工方开展集体协商提供全面、可靠、准确的数据支撑。同时,发动基层工会积极参与,向各区总工会以及100余家代表性行业、企业工会征求意见,广泛听取职工方代表意见,优化相关数据,确保数据更加科学、可信可用。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通讯员穗工宣)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薪酬福利管理制度,薪酬福利英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