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仲裁后多久能拿到赔偿
工伤仲裁后拿到赔偿的时间并不固定,主要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是仲裁裁决的履行情况。若用人单位自觉履行仲裁裁决,在裁决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前,一般会主动支付赔偿款项。通常履行期限可能在15日左右,在此期限内劳动者就能拿到赔偿。
二是若用人单位不服仲裁裁决提起诉讼。此时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一审普通程序审限一般为6个月,简易程序为3个月。若一方对一审判决不服上诉,二审审限一般为3个月。待终审判决生效后,若用人单位仍不履行,劳动者可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阶段,执行时间也不确定,短则数月,长则可能一年以上,具体要看用人单位的财产状况等。
三是若用人单位既不提起诉讼也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从申请到实际拿到赔偿,时间也因执行情况而异。
二、怎么判定为工伤
判定工伤需满足一定条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一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一般可认定为工伤。比如在正常上班时间,在单位车间操作机器时受伤。
二是工作时间前后。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例如,提前到单位准备当天工作所需工具时受伤。
三是履行工作职责。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比如保安在履行巡逻职责时被不法分子打伤。
四是职业病。患职业病的职工,经相关机构诊断确认后,可认定为工伤。
五是因公外出。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此外,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也应认定为工伤。但有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等情形的,不得认定为工伤。
三、骨折就能认定工伤伤残吗
骨折并不一定就能认定为工伤伤残。具体分析如下:
工伤的认定需满足法定条件。首先,要确定该伤害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或者是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等符合工伤认定的情形。若伤害并非因工作原因导致,即便存在骨折情况,也不能认定为工伤。
其次,即便属于工伤范畴,能否构成伤残还需依据专门的伤残鉴定标准来判断。一般会综合考虑骨折的部位、愈合情况、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例如,一些轻微骨折经治疗后对身体功能无明显影响,可能不构成伤残等级;而某些严重骨折导致肢体功能严重受限,则可能被评定为相应的伤残等级。
总之,骨折能否认定为工伤伤残,要先确定是否属于工伤,再通过专业鉴定来确定伤残等级。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工伤仲裁后多久能拿到赔偿金
●工伤仲裁后多久出结果
●工伤仲裁下来后多久可以申请法院执行
●工伤仲裁需要多久时间可以结案呢
●工伤仲裁流程走下来要多久
●工伤劳动仲裁之后多久能赔偿下来?
●工伤仲裁申请后多久开庭
●工伤仲裁后多久出结果
●工伤仲裁时效多长时间
●工伤劳动仲裁多久能拿到钱
●怎么判定为工伤事故
●怎么判定为工伤赔偿标准
●怎么判定为工伤诈骗行为
●怎么判定工伤级别及赔偿
●怎么判定工伤认定
●怎么判定工伤等级
●怎么判定工伤假的结束
●怎么判定工伤几级伤残
●怎么判定工伤几级伤残
●怎么判定工伤标准
来源:临律-骨折就能认定工伤伤残吗,骨折能算工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