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和因公受伤的区别,工伤和因工受伤有什么区别

劳动纠纷 编辑:华延

一、工伤和因公受伤的区别

工伤是一个法律概念,主要存在于劳动关系之中。

(一)主体方面

工伤的主体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只有建立了正式劳动关系的职工,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伤害等符合条件的情形才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二)认定依据方面

工伤的认定有着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例如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等多种法定情形。认定工伤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材料进行审核认定。

而因公受伤概念相对宽泛。它不一定局限于劳动关系中,可能在一些人事关系或者特殊工作任务关系下存在。例如公务员执行公务受伤等情况,其认定的程序和依据与工伤有所不同,更多依据其所在单位系统内部的规定或者政策,在待遇保障等方面也可能存在差别。

二、工伤和因工受伤有什么区别

工伤和因工受伤本质上有很大的关联性,但也存在一些细微区别。

(一)概念范围

1. 工伤是一个比较规范的法律概念,通常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它有着严格的法律认定标准和程序,受到《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调整。

2. 因工受伤是一种比较宽泛的说法,其含义基本是因为工作原因而遭受身体上的伤害。在日常表述中使用较多,但并不像工伤那样有着严谨、法定的内涵。

(二)认定方面

1. 工伤认定有着明确的条件,比如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这三个基本要素,并且有一些特殊情形也可认定为工伤,如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等。认定需要经过法定程序,由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认定。

2. 因工受伤虽然在大概念上也是由于工作导致受伤,但在认定程序和认定标准的严谨性上可能不如工伤。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只是基于工作相关的事实简单判定是因为工作而受伤,但这种判定可能不具备工伤认定那样的法定效力。

三、工伤后10天就诊还算不算工伤

工伤认定主要依据是否符合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等要素,而不是单纯取决于就诊时间。

(一)工伤认定要素

1. 如果受伤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即便10天后才就诊,只要能证明受伤与工作相关的因果关系,依然可能被认定为工伤。例如在工作中被重物砸伤,当时以为是小伤未重视,10天后发现伤情严重才去医院,只要有足够证据,应认定为工伤。

2. 还有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等情形。若符合这些情形,10天后就诊也不影响工伤认定。

(二)特殊情况

不过,如果由于员工自身故意拖延等不合理原因导致10天后才就诊,且影响了对受伤原因和伤情关联性的判断,这可能会给工伤认定带来一定阻碍,但如果最终能够排除合理怀疑,确定是工伤事故造成的伤害,也应当认定为工伤。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工伤和因公受伤的区别是什么

工伤和因工受伤有什么区别

因工受伤和因公受伤

因公和工伤有区别吗

因公伤残和因工伤残区别

因公负伤和工伤是一回事吗

因工受伤与因工受伤的区别

工伤和因工受伤有什么区别

工伤和因工死亡有何区别

因工和因公伤死亡区别

工伤和因工受伤有什么区别呢

因工受伤和工伤的区别

因工受伤与因工受伤的区别

因工受伤和因公受伤

因工受伤和因公受伤区别

工伤及因工致伤有几种情况

因公和工伤有区别吗

工伤和因工死亡有何区别

因公伤残和因工伤残区别

因工负伤和工伤一样吗

来源:头条-工伤后10天就诊还算不算工伤,工伤十天才去医院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