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戒毒人员刘某,男,25岁,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初中文化程度,已婚。长年在南通帮助父母经营蔬菜生意,自初中毕业就开始在社会厮混。2017年在酒桌上沾染了毒品,于2017年6月因吸毒成瘾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后,妻子对其吸毒行为极其失望,提出离婚。刘某得知后,情绪波动较大,整日情绪暴躁,多次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案例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
刘某自述: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恩爱、家庭关系和谐的普通的原生家庭,家中还有三个姐姐。我的童年也是无忧无虑,甚至有些无拘无束的。特别是在我出生后,父母为了改善家中的生活状况,起早贪黑的出摊做买卖,全然不顾我的生活状态、学习情况和自身感受,因为他们觉着只要给我足够的钱,吃好的穿好的,就是对我最大的爱。上初中后,父母依然还是那么奔波忙碌,此时的我开始逃课、打架,直至有一次伙同社会闲杂人员将一名同学打伤,最终被学校劝退。经历了这件事,父母对我除了责罚和埋怨,也只能开始带着辍学的我一起做生意,我也提前步入了社会。
成年后,经人介绍我认识了我的前妻,在双方家长的操办下,很快结婚生子。婚后生活还算甜蜜,我对这个小家看得很重,只是我越发的自私和懒惰,家务和照看孩子这些事情都一股脑的抛给了妻子,每次发生争吵,都是妻子对我的原谅和包容。后来,经人介绍我们远赴山东投靠远方亲戚,一起做蔬菜生意。2017年回家探亲期间,我在酒桌上结识了不良的朋友,没能经得起诱惑沾染了冰毒,而后一发不可收拾。妻子发现后,与我大吵,对我很是失望,为了保住我这个小家,我几次三番向妻子保证一定把毒戒掉,而背后却偷偷的联系毒友再次吸毒,直到被公安部门抓获,责令强制隔离戒毒。入所后不久,妻子提出离婚,刘某情绪低沉,性格暴躁,多次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冲突。大队及责任民警对刘某密切关注,通过夹控管理等措施及时了解其日常表现和思想动态,并多次组织思想动态研判会,为其制定专项教育矫治方案。
原因分析:
1.父母长期忙于生意,疏于对刘某的教育和关心,缺少必要的沟通,一味的放任和纵容孩子,没能在儿时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成长问题。
2.婚后,刘某依然与父母沟通少,产生一定的沟通隔阂,妻子成为他很重要的一部分,刘某一再犯错,妻子则是一味的包容。
3.来到戒毒所后,家人很少来探访,刘某比较记恨家人,感觉自己被家人遗弃了,生活中常常感觉烦闷、压抑,情绪悲观,很难与其他戒毒人员正常交流。
(二)方案制定
针对刘某入所后的实际表现和心理状况,大队专门召开了针对性的动态分析研判会,对刘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同时安排该戒毒人员的责任民警协同心理咨询师对刘某进行教育矫治,为其制订专项教育矫治方案。
民警通过倾听刘某陈述,积极关注其戒治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引导其有效宣泄不良情绪,释放长期被压抑的情感,以使其烦闷和不安的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正面引导刘某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树立戒治信心,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通过引导其反思自己的个性特点,使其认识到过去生活中的过错对家人带来的伤害,学习孝道,从而弥合亲情。
(三)方案实施
1.建立信任,引导宣泄
责任民警主动与刘某沟通,通过戒治生活的适应性切入,双方建立相互信任后,民警逐渐引导刘某打开心扉,刘某陈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及婚后生活,感觉自己生活中放任自我,自暴自弃,最终走向强戒之路。一直以来对家庭和妻子缺少必要的理解和关心,如今妻子提出离婚,感觉对不起妻子,生活中从来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的责任,对家庭只是一味地挥霍和索取。刘某认为,这些都是他的家事,而且目前的局面已经无法挽回,妻子要离婚,父母也已经放弃他了,自己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和信心,内心产生强烈的悲观情绪,民警是无法帮助他调节的,也不能帮他缓和家庭关系。
民警从刘某爱听的音乐着手,专门为其选择了两首描写爱情故事的歌曲,歌曲的主人公默默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充满了感伤和惆怅,很符合刘某此刻的情况和心境。听着音乐,刘某不经意间流下了眼泪。他内心很爱妻子,却一次次伤害她,妻子一次次对他忍让和宽容,却换来他变本加厉地去吸毒,直至妻子对其彻底失望、提出离婚。哭过之后,刘某逐渐冷静下来,似乎压抑在心底很久的情绪终于放下了,开始向民警吐露他的心声。民警开导他,要深刻认识到吸毒过程中给妻子以及父母带来的伤害,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积极配合教育矫治,早日戒毒成功,才能在两年后以全新的面貌去重归家庭,面对亲人,也才能有机会挽回妻子。
2.发挥长处,树立信心
民警引导刘某认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从而树立戒治信心。目前,刘某年纪并不大,两年的戒治生活结束后,人生还很长,幸福美好的生活在不远的未来等着他。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和磨难,它们会让我们苦恼,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但却不能将我们击倒,遇事之前,只要我们冷静思考,勇于面对,终究会获得成功,这就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另一方面,其吸毒年限相对较短,身体状况也比较好,戒治过程中,只要通过不断的康复训练,体质恢复的会比较快,有助于其早日戒毒成功。
民警引导刘某要在戒治过程中,通过亲情电话向父母和妻子表诉心声,沟通情感,感激他们多年来对自己的理解和包容,也要告知他们多年以来自己对他们缺失的关心和爱。
3.珍惜眼下,规划未来
在教育矫治的过程中,民警积极引导刘某认识错误,树立信心,珍惜眼下,谋划未来。通过组织其参加孝道文化学习,学会感受亲情,懂得感恩父母,从而逐步消除刘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重铸亲情家园。此后,刘某开始给父母打亲情电话,逐渐的从尴尬无语到侃侃而谈。
在民警的启发下,刘某表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也能够坦然面对和接受妻子提出离婚的事实,尊重妻子的选择,毕竟人生道路还很长,他希望结束戒治生活之后重新规划未来,民警肯定了他的想法,并予以鼓励。同时,民警也与其妻子联系,商请待出所后再看刘某表现,如果真的改好了,希望给刘某一个机会。
(四)实施效果
刘某自述:自己的状态有所好转,暴躁和压抑的情绪得到一定缓解,能够正常融入到戒治生活中,同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更深深认识到毒品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危害。目前,他已经和父母关系有所缓和,与妻子沟通正常,定期电话交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戒治,争取早日戒毒成功,与家人团聚。
民警评价:刘某情绪逐渐趋于平稳,并能够自觉遵守所规队纪,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所内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主动帮助同寝室的其他戒毒人员,认真完成康复训练。
【案例思考】婚姻问题在戒毒过程中较为常见,戒毒人员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后,是婚姻出现破裂的多发时期,所以本案例中戒毒人员的经历比较具有代表性。
当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后,妻子将面临较大的思想压力和生活压力,从而提出离婚,此时戒毒人员多会表现出压抑、烦躁、失落等负面情绪,对离婚事实无法接受,容易与其他戒毒人员产生摩擦,或采取极端行为。
这个案例中,民警运用了倾听、积极关注等多种方法,以人文关怀的角度,建立良好有效的信任关系,从而打开心扉,成功宣泄积压的负面情绪。在处理此类婚姻问题的时候,民警要帮助戒毒人员转变思想,使其认识到毒品对自己家庭和家人的危害。戒毒人员很多文化素质不高,价值感也很低,认为自己是很无用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效引导他们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从而树立戒毒信心,主观上配合戒毒,强化戒治效果,完成戒毒目标。
本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戒毒人员心理咨询案例
●戒毒人员心理矫治个案
●戒毒人员心理辅导步骤
●戒毒人员心理咨询与矫治
●戒毒人员心理案例及分析结案
●戒毒人员的心里辅导
●戒毒心理矫治方法
●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
●戒毒人员心理矫治个案
●戒毒心理矫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