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诈骗是否合同诈骗,诈骗七万已退款有谅解书怎么判

合同纠纷 编辑:马婉

一、借款诈骗是否合同诈骗

借款诈骗与合同诈骗不同。

借款诈骗,通常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借款。其重点在于利用虚假信息获取借款,侵犯的主要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合同诈骗,则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各种欺诈手段,如虚构主体、伪造担保等,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侵犯的不仅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还扰乱了市场交易秩序。

判断某一行为属于借款诈骗还是合同诈骗,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基于合同关系。若行为发生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利用合同条款或合同关系实施欺诈,符合合同诈骗特征;若只是单纯以借款名义骗取钱财,未涉及合同因素,则更倾向于借款诈骗。所以,借款诈骗并非合同诈骗,二者在行为方式、侵害客体及认定关键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二、诈骗七万已退款有谅解书怎么判

诈骗七万,已退款且有谅解书,在量刑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首先,诈骗七万通常已达到数额巨大标准,按照刑法规定,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其次,已退款这一情节表明犯罪嫌疑人具有一定的悔罪表现,积极弥补了被害人的损失,这在量刑时会作为从轻情节予以考虑。

再者,谅解书反映出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表示谅解,体现了社会矛盾的一定程度缓和。

综合上述情况,法院在量刑时大概率会对犯罪嫌疑人从轻处罚。可能会在法定刑幅度内尽量靠近下限量刑,甚至存在适用缓刑的可能性,但最终的判决仍要依据案件具体细节,如犯罪嫌疑人是否有自首、立功等其他情节,以及案件的犯罪手段、社会影响等情况,由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和自由裁量权作出公正判决。

三、合同诈骗罪定罪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定罪标准如下:

从客体上看,该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秩序。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具体行为包括: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犯罪主体方面,个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此罪。个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即可;单位则需具备相应的决策机制和行为能力。

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当满足上述主客观条件,达到一定的诈骗数额标准(不同地区数额标准可能有差异),即可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借款合同诈骗罪

借款合同诈骗立案标准

借款诈骗的认定

借款合同诈骗怎么认定

借款与诈骗

借款与诈骗

借款人诈骗借款合同有效吗

借款合同诈骗立案标准

借款合同诈骗量刑

借款和诈骗怎么定义

诈骗7.5万退款取得刑事谅解书还会判多久

诈骗七万元退钱有谅解书判多久

诈骗7万全部退赃退赔有谅解书还要判多久

诈骗八万退款了还有谅解书

诈骗9万多全部退回有谅解书

诈骗七万有谅解书退赃判几年

诈骗65万全额退款有谅解书

诈骗一万七千元退款了有谅解书

诈骗六万元已退赔有谅解书

诈骗七万多退赃取得谅解受害人申请国家不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中国法院网-合同诈骗罪定罪标准?,合同诈骗罪量刑新标准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