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期间可以辞职吗
工伤期间劳动者可以辞职。
从法律层面讲,劳动者享有自主择业权,即便处于工伤期间,这一权利依然存在。然而,工伤期间辞职需谨慎考量诸多因素。
一方面,辞职可能影响工伤待遇的获取与落实。例如,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部分待遇,可能会因辞职而受到影响。不同地区对于工伤待遇的支付条件和标准存在差异,部分地区规定在工伤处理未完成前辞职,会对相关补助金的支付产生变动。
另一方面,若工伤治疗尚未终结,辞职可能导致后续医疗费用等问题缺乏保障。劳动者可能面临自行承担尚未报销的医疗费用等情况。
所以,工伤期间虽能辞职,但在作出决定前,建议劳动者详细了解自身所享有的工伤待遇权益,咨询当地社保部门或专业律师,综合评估辞职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最大化。
二、工伤赔款迟迟不到账怎么投诉
若工伤赔款迟迟未到账,可按以下步骤投诉维权:
首先,确定赔款未到账的原因。查看是否因资料不全、认定存在争议或其他内部流程问题导致延迟。
其次,与用人单位沟通。向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或相关负责人询问情况,要求其说明赔款未到账的原因及预计到账时间。
若与单位沟通无果,可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投诉。准备好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本人身份证明等材料,前往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公地点,以书面形式提交投诉申请,说明情况,请求其介入调查并督促尽快支付赔款。
此外,也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他们有权对用人单位支付工伤赔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样准备好相关材料前往投诉,要求劳动监察部门依法处理。
若经过上述途径仍未解决,还可通过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工伤公司不赔偿怎么告
若工伤公司不赔偿,按以下步骤起诉:
第一步,确认工伤认定。要先获取有效的工伤认定决定书,这是认定工伤事实的关键依据。可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需准备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第二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在伤情相对稳定后,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确定伤残等级,这会影响赔偿数额。
第三步,收集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医疗病历、诊断证明、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等,用以证明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工伤事实及损失情况。
第四步,申请劳动仲裁。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明确仲裁请求,如支付工伤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并附上相关证据。
第五步,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在规定时间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和事实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整个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时效和程序要求。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工伤期间可以辞职吗,辞职后误工费怎么赔偿
●工伤期间可以辞职吗合法吗
●工伤期间可以辞职吗怎么办
●工伤期间可以辞职吗怎么赔偿
●工伤可以随时辞职吗
●工伤能不能辞职
●工伤后可以辞职吗有赔偿吗
●工伤期间能辞退员工吗
●工伤期间可以辞职吗怎么赔偿
●工伤期间能不能辞退
●工伤赔款迟迟不到账怎么投诉电话
●工伤赔款迟迟不到账怎么投诉最有效
●工伤赔偿款迟迟不到账
●工伤赔偿款一直拖着不给怎么办
●工伤赔偿迟迟拿不到钱怎么办?
●工伤赔偿迟迟拖欠该怎么办
●工伤赔偿款公司一直不发下来怎么办
●工伤赔偿一直不下来有什么办法
●工伤赔偿迟迟不打款怎么办
●工伤的赔偿款单位迟迟不给怎么办
来源:临律-工伤公司不赔偿怎么告,工伤公司不赔偿可以报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