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用期劳动法怎么规定的工资
《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试用期工资有明确规定。
一是工资下限。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旨在保障试用期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及合法权益,防止用人单位不合理压低试用期工资。
二是支付形式。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即使在试用期,用人单位也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工资。
三是工资调整。若劳动合同对试用期工资有明确约定,且不违反法律下限规定,应按约定执行;若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来确定,同时要满足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一条件。
用人单位违反试用期工资规定的,劳动者有权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如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二、如何在劳动合同中合法约定试用期
在劳动合同中合法约定试用期,需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试用期期限要符合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其次,明确试用期的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再者,关于试用期的解除。用人单位需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才可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且要履行法定程序。同时,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最后,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重复约定试用期、先试用后签合同等做法均不合法。只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约定,才能确保试用期条款在劳动合同中合法有效,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试用期内不合格被辞退有赔偿吗
试用期内不合格被辞退是否有赔偿,需依据具体情形判断。
若用人单位能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且已将录用条件明确告知劳动者,同时有相应证据支撑,那么这种情况下辞退劳动者无需支付赔偿。比如,招聘时明确岗位需具备某项专业技能,试用期内经考核劳动者确实不具备该技能,用人单位基于此辞退,符合法律规定。
然而,若用人单位无法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随意以“不合格”为由辞退,就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在此种情况下,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标准通常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总之,试用期内不合格被辞退是否有赔偿关键在于用人单位辞退行为是否合法合规,需结合具体事实和证据综合判定。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试用期劳动法怎么规定的工资不发
●劳动法试用期工资算法
●试用期劳动工资标准
●劳动法试用期工资发放标准
●试用期劳动法如何规定
●劳动法规定员工试用期工资如何计算
●试用期工资在劳动法第几条
●劳动法试用期工资算法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工资什么标准
●劳动法试用期工资结算规定
来源:头条-试用期内不合格被辞退有赔偿吗,试用期不合格辞退工资给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