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诈骗罪具体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构成合同诈骗罪,需满足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一是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行为人意图将他人财物非法据为己有,而不是正常的商业交易或合作。
二是行为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作为幌子,实施诈骗行为。
三是实施了欺诈行为。常见的如虚构事实,例如谎称有大量货物可供交易,实际并无;隐瞒真相,如隐瞒产品的严重质量问题等。
四是骗取财物数额较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达到一定数额标准才构成犯罪。
对于合同诈骗罪的处罚,依据诈骗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被诈骗担保的合同有效吗
在被诈骗担保的情形下,该担保合同通常是无效的。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在被诈骗担保中,欺诈方通过欺骗手段诱使担保人作出担保的意思表示,担保人并非出于真实意愿提供担保,所以该担保合同存在可撤销的情形。
其二,若欺诈行为构成犯罪,比如诈骗犯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基于犯罪行为所签订的担保合同,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应认定为无效合同。
不过,在认定担保合同无效后,需要根据各方的过错程度来确定责任承担。如果担保人在签订合同时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存在一定过错,可能仍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总之,被诈骗担保的合同一般无效,但具体责任承担需结合实际情况判定。
三、浙江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
在浙江,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有明确规定。具体如下:
1. 数额较大标准: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6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在此情形下,行为人可能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数额巨大标准:若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认定为“数额巨大”。达到这一标准,量刑通常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数额特别巨大标准: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这种情况下,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案件中对于数额的认定,司法机关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证据进行准确判断,以确保罪责刑相适应,维护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合同诈骗罪的定罪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含义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
●合同诈骗罪的定罪量刑
●合同诈骗罪定义
●合同诈骗罪属于什么罪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
●合同诈骗罪的含义
●合同诈骗罪怎么定罪
●合同诈骗罪百科
●被诈骗担保的合同有效吗知乎
●被诈骗担保的合同有效吗法律
●被诈骗担保的合同有效吗怎么写
●诈骗的合同担保人承担责任吗
●被诈骗做担保人怎么办
●被骗签订担保合同
●诈骗被关需担保,对担保人有什么
●诈骗的担保人是否应当承担偿还责任
●诈骗担保怎么处理
●合同诈骗担保人还款吗
来源:临律-浙江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浙江省合同诈骗数额巨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