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流程怎么赔偿
工伤赔偿流程如下:
1. 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劳动能力鉴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3. 赔偿计算与获取。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的伤残等级,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相应标准计算赔偿数额。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多种项目。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大部分赔偿项目,用人单位支付少部分;未缴纳工伤保险的,全部赔偿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劳务外包工伤由谁负责鉴定的
劳务外包中工伤鉴定一般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
在劳务外包的情况下,虽然存在外包关系,但如果劳动者发生工伤,首先要确定劳动关系或者事实劳动关系等相关情形。一旦确定属于工伤范畴,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将依据相关标准进行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等多方面人员组成。它会从专业的角度对工伤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进行等级鉴定,从而为后续的工伤赔偿等相关事宜提供依据。
三、劳务派遣工伤赔偿主体有哪些要求
劳务派遣工伤赔偿主体主要涉及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有如下要求:
(一)劳务派遣单位
1. 派遣单位是法定的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所以当被派遣劳动者发生工伤时,派遣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按照国家规定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用。若未缴纳工伤保险,在此种情况下派遣单位要按照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2. 派遣单位有义务协助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伤认定等相关程序,如提供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等必要的证明材料。
(二)用工单位
1. 用工单位虽然不是法定的用人单位,但如果因为工作原因导致被派遣劳动者遭受工伤事故伤害,用工单位应提供相关的事故证明材料,协助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
2. 在一些情况下,若用工单位存在过错,如违反安全生产规定致使被派遣劳动者工伤的,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工伤流程赔偿是怎么计算的
●工伤流程赔偿标准
●工伤流程及赔偿
●工伤流程赔偿多久可以到账
●工伤流程怎么走?
●工伤赔偿流程怎么走
●工伤流程怎么写
●工伤流程赔偿标准
●工伤完整流程
●工伤的正常流程
●劳务外包工伤由谁负责鉴定的呢
●劳务外包 工伤由谁负责
●劳务外包工伤责任如何界定
●劳务外包工伤认定
●劳务外包人员发生工伤用工单位是否承担连带责任
●劳务外包的员工工伤赔偿
●劳务外包员工受伤谁承担责任
●劳务外包员工受伤由谁负责?
●外包工工伤应该由谁申请认定
●劳务外包工伤责任划分
来源:头条-劳务派遣工伤赔偿主体有哪些要求,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伤赔偿由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