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终止效力如何界定
合同终止的效力界定涉及多方面内容,主要如下:
一是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合同终止后,当事人之间基于该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在总体上不复存在,双方不再受合同约定的拘束。例如,买卖合同终止后,卖方不再有交付货物的义务,买方也不再有支付货款的义务。
二是从合同及相关从属权利义务随之终止。主合同终止,依附于主合同的从合同,如担保合同等,一般也会终止。同时,一些与主合同相关的从属权利,如某些基于合同产生的优先权等,也会因合同终止而消灭。
三是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合同终止并不意味着双方之间的所有事项都一笔勾销,对于已经履行部分的结算以及相关财产的清理等条款,仍然有效,当事人应按照这些条款进行处理,以妥善解决合同终止后的遗留问题,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合同终止效力的情形和后果有哪些
(一)合同终止的五种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已按约履行的债务,解除的合同,互抵的债务,提存的标的物,免除的债务,以及债权与债务同属一人或法律规定的其他终止情形。
(二)合同终止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同权利义务的消失,未履行的义务不再履行,附随义务的产生及履行,特定权利和特定条款的继续有效,如结算和清理条款,以及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保留,同时,当事人仍需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三、合同终止效力如何认定
合同终止效力的认定,需从多方面考量:
一是基于约定。若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终止的具体情形,如完成特定任务、达到一定期限等,当约定情形出现时,合同效力终止。例如,双方签订为期一年的租赁合同,一年期满,合同自然终止。
二是法定事由。法律规定了一些导致合同终止的情形,比如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完毕;合同解除;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等。例如,甲欠乙的钱,乙明确表示免除该债务,此时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终止,相关合同也随之终止。
三是当事人协商一致。合同双方经协商,达成终止合同的合意,也可使合同效力终止。
另外,合同终止后,权利义务关系一般不再存在,但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合同终止效力如何界定
●合同终止的含义及条件
●合同终止的标准
●合同终止的法律效力
●合同终止的概念及法律规定
●合同终止的法律依据
●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的法律条文
●合同终止的含义及条件
●合同终止的六种情形
●合同终止的定义
●合同终止效力的情形和后果有哪些呢
●合同终止的法律效力
●合同终止的含义及条件
●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的法律条文
●合同终止的法律依据
●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哪些内容?
●合同终止的七种情形
●合同终止的概念及法律规定
●合同终止的标准
来源:头条-合同终止效力如何认定,合同终止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