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标合同与最终签订的合同不一致2025,招标合同与最终签订的合同不一致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标后订立的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不一致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中标项目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招投标这一采购方式已不仅仅局限于建设工程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招投标为其常用的一种采购方式。一些不属于法定招标的项目,一旦选择通过招投标程序进行采购,就应遵守《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招标人在与中标人签署的合同中,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行期限等主要条款应当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的内容一致。否则,就违背了招标投标活动的初衷,对其他未中标人来讲亦不公正。招标人在编制招标文件前,应就合同主要条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考虑,且应本着谨慎严谨的原则,在签署合同时,注意合同条款和招标文件相应条款的一致性,避免产生纠纷。
拓展
招标是一个招标投标行业术语,指招标人(买方)事先发出招标通告或招标单,品种、数量、技术要求和有关的交易条件提出在规定的时间、地点,邀请投标人(卖方)参加投标的行为。
招标是公开的。
招标基本要求
《招标投标法》第十七条规定,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投标邀请书应当载明本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事项。
邀请招标是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邀请接待室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的一种招标方式。这种招标方式与公开招标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允许招标人向有限数目的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供应商或承包)发出投标邀请书,而不必发布招标公告。因此,邀请招标可以节约招标投标费用提高效率。按照国内外的通常做法,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前提条件,是对市场供给情况比较了解,对供应商或承包情况比较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一是招标项目的技术新而且复杂或专业性很强,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或承包商中选择;二是招标项目本身的价值低,招标人只能通过限制投标人数来达到节约和提高效率的目的。因此,邀请招标是允许采用的,而且在实际中有其较大的适用性。
但是,在邀请招标中,招标人有可能故意邀请一些不符合条件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其内定中标人的陪衬,搞假招标。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应当对邀请招标的对象所具备的条件作出限定,即: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应不少于3家;而且该法人或其他组织资信良好,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前者是对邀请投标范围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以保证适当程度的竞争性;后者是对投标人资格和能力的要求,招标人对此还可以进行资格审查,以确定投标人是否达到这方面的要求。为了保证邀请招标适当程度的竞争性,除潜在招标人有限外,招标人应邀请尽量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以确保有效的竞争。
投标邀请书与招标公告一样,是向作为供应商或承包法人或其他组织发出的关于招标事宜的初步基本文件。为了提高效率和透明度,投标邀请书必须载明必要的招标信息,使供应商或承包商能够确定所招标的条件是否为他们所接受,并了解如何参与投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内容,只是最起码的规定,因而并不排除招标人增补他认为适宜的其他资料,如招标人对招标文件收取的任何收费,支付招标文件费用的货币和方式,招标文件所用的语言,希望或要求供应货物的时间或工程竣工的时间或提供服务的时间表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第五十九条 招标人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或者招标人、中标人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二、招标合同与最终签订的合同不一致 -法律知识
法律分析:
施工合同与招投标不一致的,属于阴阳合同,按照招投标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来确定各自权利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第四十六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
第五十九条 招标人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或者招标人、中标人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责令改正以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三、招标主体与合同签订主体不一致
法律分析:一般情况下合同签约主体和合同实际履行义务的主体是一致的,但有的合同约定的权利或义务指向第三人。如果出现合同签订主体与履行主体不一致可将签订主体和实际履行主体列为共同被告,要求其共同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法。从逻辑上对该条的理解是:只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采用招标投标方法,必须要有招标人授权书,授权另一单位全权处理签订合同事宜。
四、招标文件与合同不一致,以什么优先
一、招标文件与合同不一致,以什么优先1、招标文件与合同不一致,以招标文件优先。当签订施工合同时,本身就不能违背招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招标的过程就是形成合同的过程,最后的合同不过是根据招标过程中发售招标文件(要约),递交投标文件(承诺),所形成的。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九十条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公开、公平、公正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第五十九条招标人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或者招标人、中标人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二、招标文件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招标书是希望投资人参与招标的文书,招标书是属于要约邀请,而不是属于要约,招标书只载明了招标的要求,但并没合同的具体内容,所以只属于要约邀请。
五、合同必须和招标文件一致吗
法律分析:可以不一致。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签订和招标文件不一的合同条款,但必须签字盖章,避免以后的纠纷。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三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六、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和签订合同不符
法律分析: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依照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签订书面合同,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行期限等主要条款应当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的内容一致。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违反前述规定的,将被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中标项目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第十九条 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第四十六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招标合同与最终签订的合同不一致违法吗
●招标合同与最终签订的合同不一致,以哪个为准
●招标合同与最终签订的合同不一致的法律后果
●招标合同与最终签订的合同不一致 违反了什么
●招标合同与最终签订的合同不一致属于什么问题
●招标合同与最终签订的合同不一致怎么处理
●招标合同与最终签订的合同不一致有效吗
●招标合同与最终签订的合同不一致的原因
●招标人与最终签合同人可以不一致吗
●招标合同和签订合同不一样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招标合同与最终签订的合同不一致,以哪个为准,招标合同与最终签订的合同不一致怎么处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