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标准,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
大家好,由投稿人喻颖丽来为大家解答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标准,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这个热门资讯。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标准,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限制行为能力人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推出“每日一‘典’”栏目,每天带你读一则民法典的亮点法条。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二十二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如何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请看民法典相关条款:
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文案:裴蕾丨制图:吕韶文丨编辑:张瑾
限制行为能力人是什么意思
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8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限制行为能力人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法典条文】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标准及能力限制的规定。
【精解提炼】
1、本条规定了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其心智发育仍然不够成熟,所以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般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并不是完全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本条也同时规定了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两种例外情形:一类是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接受赠与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通常不会因这类行为遭受不利益,可以独立实施。另一类是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购买学习资料或者学习用品等,可以独立实施。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限制行为能力人是多少岁
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话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的民事活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标准,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