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能力是什么意思,行为能力年龄划分
大家好,由投稿人章诗来为大家解答行为能力是什么意思,行为能力年龄划分这个热门资讯。行为能力是什么意思,行为能力年龄划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行为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区别
—END—
公众号改变推送规则,为及时链接内容,欢迎您:
1、“关注”本公众号并“星标”;
2、文章“赞” 、“分享”、“在看”、“收藏”;
3、文末“写留言”参与讨论或互动。
行为能力人的界定
(6.2.10)
来到这个世界上,学会了行走和奔跑后,接触的东西多了,什么都想亲自动手试一试。或许人的行为能力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形成的。
小的时候,外婆在家养了一窝兔子。每天,我都会到野外拔一些嫩草回来喂它们。小兔子一天天长大了,该它们舍身成仁,为我们做牺牲的时候了。可外婆、父亲、母亲都是仁心宅厚的人,面对自己亲手养大的兔子下不了手。最后推举我为执行官。按照大人们传授的方法,我抓着兔子的两只长耳朵把它摁在水池中进行谧毙,从而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令人心颤的让生灵成仁的壮举。后来,随着年龄的慢慢增大,我也逐步变得心慈手软,再也没有干过谧毙兔子的事了。
与兔子的恩怨画上句号后,我却开启了一段舍己救人的壮举。我们的住房旁边不远处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小鱼塘,我们几个小孩常在鱼塘边玩。一次,隔壁家的一位小妹妹不小心掉进水塘里。虽然塘里的水不是很深,但也把小妹妹吓得哇哇大哭。我毫不思索就跳到水塘里,把小妹妹推了上来。事后,小妹妹的家人专程到我家致谢,感谢我的舍己救人行为。其实,我那时候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舍己救人。只不过是出于本能做了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而已。
行为能力鉴定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地法定代现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1)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则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2)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行为能力的划分
民
法
典
检 说
一文读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和民事行为能力
导 语
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在其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求,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创设“民法典检说”微信普法平台,从人的一生与民法典的关系出发,通过检察官说法、以案释法,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努力践行检察为民情怀。
欢迎来到小课堂
问题一: 什么是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具有两项基本能力,即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前者是指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后者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问题二: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有什么区别?
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从生到死就具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法律资格。其特点之一是人生而有之,即自然人出生以后,无论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如何,均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直至死亡才结束。其特点之二是一律平等,即所有自然人,无论男女老少,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等,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一律平等。例如,刚出生的婴儿和成年人一样具备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但民事行为能力强调的是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的能力,其并非自然人生而有之,且不一定每个人都具备同样的民事行为能力。有的自然人会因为存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以法定继承纠纷为例,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婴儿和其他同一顺位的继承人一样享有继承的资格,诉讼中需将其本人列为原告,但因其尚未具备独立意志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自行实施继承行为,需要其监护人作为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
问题三:民事行为能力都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能否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是判断民事行为能力的关键,由此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有两类:一是十八周岁以上智力、精神健康状况正常,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是虽是未成年人,但年纪十六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像成年人一样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有两类:一是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年满十六周岁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二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一般为存在智力障碍、精神疾病等人)。
对于第一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事前同意、事后追认,否则不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其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例如,九岁的小明用自己的压岁钱与他人签订价值10万元的车辆买卖合同需要父母事先同意或者事后追认才发生法律效力;但他人无偿赠与该车的,赠与合同直接发生法律效力;小明自己用零花钱购买2元练习册的买卖合同同样直接发生法律效力。
对于第二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亦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事前同意、事后追认才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其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例如,二十五岁的大军因为一次高烧导致智力仅有九岁小孩的水平,其将自己名下房屋出卖给他人,房屋买卖合同必须经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或之后追认才发生法律效力;但他人无偿赠与其一套房屋,赠与合同直接发生法律效力;其自行到小卖部花5元买零食吃,该买卖合同亦直接发生法律效力。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有三类:一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三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八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于上述三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无法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均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的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二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今天就到这里啦
敬请期待下期内容
收藏
出品:北京市检三分院
供稿:第五检察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行为能力是什么意思,行为能力年龄划分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