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赔偿需要企业承担吗
大多数时候,工伤赔偿这事是要公司来负责任的。
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就是公司得给员工买工伤保险,然后跟他们签个合同。
如果员工在上班的过程中受伤了或者得了职业病,被鉴定出来是工伤的话,那他就可以享受到工伤保险基金和公司按规定给他的那些治疗费用、残疾补助之类的福利。
所以呢,在这个工伤赔偿的事情上,公司作为雇主,是有责任和义务去支付一些工伤保险待遇的,还得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和赔偿的流程等等。
二、工伤赔偿要找律师吗
您是不是要找个律师来帮忙处理工伤赔偿这个事儿呢?这得看具体情况,比如有没有可能遇到复杂的工伤认定问题,赔偿金额的数量大不大,还有就是你自己对于法律程序熟不熟悉等等这些方面。
如果说你手头这个工伤案子并不是很复杂,赔偿也不是特别多,而且你对法律程序又没那么陌生的话,那就完全可以自己试着搞定工伤赔偿的事情!但是呢,如果你遇上的是比较棘手的工伤案例,可能需要跨越几个法律程序和赔偿项目,或者是你对法律程序真的一窍不通的话,那我还是建议你去找个专业的律师帮帮忙吧。
毕竟律师们可是能给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的,这样才能帮你尽可能地争取到更多的合法权益嘛。
三、工伤赔偿协议怎么写简易的模板
咱们来说说工伤赔偿协议的简易模板应该包含哪些重要元素吧!首先嘛,确定好协议里的我们两个人,也就是你和我,都叫什么名字呀,家住哪儿什么的。
接着呢,把工伤事故是怎么发生的,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损失这个事情简单说说就行了。
然后呢,需要把赔偿的项目和这些项目对应的钱数、款式给定下来,比如这个医疗费用,那个残疾补贴,还有就是因受伤不能正常工作这段时间的工资等等。
同时,也要把这笔钱什么时候给,怎么给说清楚哈。
最后呢,我们两个人都要在这份协议上签个字,证明我们都同意了里面的内容,然后还要写明这份协议是从哪天开始生效的,以及有几份这样子。
在写协议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内容清晰明了,不要让人家看不懂或者产生误解,以免以后闹出不必要的麻烦来。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三十四条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工伤赔偿需要企业承担吗合法吗
●工伤赔偿需要单位承担吗
●工伤赔偿必须要工伤认定吗
●工伤赔偿需要打官司吗
●工伤赔偿还需要责任划分吗?
●工伤公司需要赔偿部分
●工伤需赔付款项
●工伤赔偿需要单位承担吗
●工伤赔偿需要起诉吗
●工伤赔偿需要原件吗
●工伤赔偿要找律师吗多少钱
●工伤赔偿要找律师吗
●工伤赔偿要找律师吗怎么办
●工伤赔偿问题是找律师吗,怎么收费的
●工伤赔偿需要打官司吗
●索要工伤赔偿是找律师还是劳动仲裁
●工伤赔偿自己去办还是请律师办好
●工伤赔偿需要起诉吗
●工伤赔偿请律师费谁出
●工伤认定赔偿需要请律师吗
来源:中国法院网-工伤赔偿协议怎么写简易的模板,工伤赔偿协议怎么写才能在法律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