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能够不签劳动合同吗,试用期不签合同怎么赔偿

劳动纠纷 编辑:梁玲悦

一、试用期能够不签劳动合同吗

试用期不能不签劳动合同。具体分析如下:

从法律规定来看,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这意味着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即便处于试用期,也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从劳动者权益保护角度讲,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若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劳动者在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将难以得到有效维护。比如,用人单位可能随意降低或拖欠试用期工资,而没有合同约定,劳动者维权将面临困难。

从用人单位风险防控层面看,不签订劳动合同存在较大法律风险。若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无论是从法律要求,还是双方权益保障考虑,试用期都应当签订劳动合同。

二、试用期不签合同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情况,需根据不同情形分析:

其一,若试用期未超过一个月,且在一个月内签订了劳动合同,此种情况不涉及赔偿。因为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即可。

其二,若试用期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例如,劳动者试用期为两个月,用人单位在这两个月都未签合同,那么从第二个月起需支付双倍工资。

其三,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用人单位还需支付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期间的双倍工资。

总之,试用期不签合同的赔偿需依据具体的试用时长等情况来确定,劳动者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三、一年的合同试用期多长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相互了解、相互考察的时期。设置试用期的目的在于让双方进一步确定是否适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于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法律规定试用期上限为二个月,主要是为了平衡用人单位考察用人需求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

若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超过二个月的试用期,则属于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比如约定了三个月试用期,那么超出法定的这一个月,用人单位需按正式工资标准支付赔偿金。

所以,一年合同的试用期最长为二个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来源:中国法院网-一年的合同试用期多长时间,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