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认定的时间期限
工伤认定的时间期限分不同主体。
对于单位而言,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对于特殊情况,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超过上述规定的时间期限提出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能不予受理,进而影响工伤认定及后续权益保障。
二、工伤认定的三种禁忌
工伤认定存在以下三种常见禁忌:
第一,忽视申报时间。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未及时申报,在此期间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需由用人单位负担。职工本人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也应知晓可在用人单位未申报时,在规定时间内自行申请,避免逾期丧失权益。
第二,证据收集不全。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供充分证据,如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等。缺少劳动合同的,要通过其他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明劳动关系。医疗诊断证明应完整、准确,能反映受伤经过和病情。若证据不足,可能导致工伤认定受阻,无法获得应有的权益保障。
第三,隐瞒或虚假陈述事实。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职工,都应如实陈述事故经过。隐瞒关键信息或故意虚假陈述,一旦被查实,不仅工伤认定申请可能不被受理或认定无效,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如实提供信息是工伤认定程序公正、准确进行的基础,各方都应严格遵守。
三、工伤认定的条件包括
工伤认定需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例如,员工在车间正常操作机器时,因机器故障受伤,就符合这一条件。工作时间不仅包括正常的上班时间,还涵盖加班、出差等因工作所需的时间;工作场所则包括日常工作地点以及因工作需要涉及的相关区域。
第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像上班前在单位更衣室换工作服受伤,或者下班后清理工作场地受伤,都在此列。
第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比如保安在执行安保任务时遭受暴力袭击受伤。
第四,患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经诊断认定为职业病的,属于工伤。
第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如员工受单位指派外出办事,途中遭遇意外受伤或失踪。
第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
第七,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第八,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
第九,属于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转业、复员军人,旧伤复发。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工伤认定的时间期限如何延长呢
●单位工伤认定时间期限是多久
●工伤认定的时间期限是多久
●公司申请工伤认定时间期限
●工伤认定的时间期限为
●工伤认定的时间期限怎么算
●工伤认定时间期限最长为多久
●单位工伤认定时间期限是多久
●工伤认定时间期限超过一个月
●工伤认定时间期限超过一年
●工伤认定的条件有哪些?
●工伤认定范围的十种情形
●工伤认定29种情形及认定要点
●工伤认定的29种情况
●工伤认定的几种情况?
●工伤认定的三个基本条件
●工伤认定的三个必要条件
●工伤的认定条件
●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的7种情况
来源:临律-工伤认定的条件包括,工伤认定的条件包括哪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