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认定的依据
达到法定年龄,具备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提供劳动、接受管理、获取报酬等而产生的法律关系为劳动关系。而劳动关系的认定一直是劳动争议案件中屡见不鲜的话题,而且很多的劳动赔偿纠纷必须基于先认定双方之间构成劳动关系,一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没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对劳动者而言,无疑加大了认定劳动关系的难度。
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下劳动关系认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吧: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以上法律规定主要是针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为如何认定双方时间构成事实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狭义的认定标准主要有如下三个:
(1)主体资格认定
劳动者:年满十六周岁,具备劳动能力
用人单位: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
因此,劳动者与家庭、个人之间、外国企业、外国企业在华分支机构、非法用工单位之间、童工与用人单位之间都不能构成劳动关系。
(2)规章制度适用性+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通过劳动获取报酬
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之一,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监督,基于规章制度的内容与用人单位形成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人身依附关系,即人身从属性,二者在地位上具有不对等性。同时,劳动者也通过自身的劳动为用人单位创造生产价值并从用人单位处获取对等劳动报酬。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内容是用人单位的业务组成部分
对这句话的理解主要着眼于用人单位的业务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做了明确约定,或者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做了具体的安排,这些约定和安排都是和用人单位的业务相匹配的。比如,生产食品的用人单位安排员工从事食品包装及检材等工作就可以说该工作是用人单位的业务组成部分。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劳动关系认定的依据有哪些
●劳动关系认定依据法律条文
●劳动关系认定依据法律条文
●劳动关系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劳动关系认定依据文件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劳动关系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劳动关系认定的要素
●劳动关系认定的依据包括
●劳动关系认定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