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对二手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规定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二手房屋买卖合同存在以下情形时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卖方或买方若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若买卖双方为逃避债务等非法目的,假意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实则并无真实交易意图,该合同无效。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比如,房屋属于非法建筑,不具备合法产权,买卖此类房屋的合同因违反相关规定而无效。
(四)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若房屋买卖涉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形,合同也会被认定无效。
此外,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房屋买卖合同同样无效。在认定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共有权人擅自出卖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共有权人擅自出卖房屋的买卖合同效力,需分情况来看:
(一)若房屋为共同共有,比如夫妻共同共有的房产,一方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出卖房屋,该买卖合同通常属于效力待定合同。若其他共有人事后追认该出卖行为,则合同有效;若不追认,合同则无效。但善意购买人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可主张善意取得房屋所有权,此时合同有效。例如,购买人不知房屋为共有,支付了合理对价且已办理产权登记。
(二)若房屋为按份共有,处分共有房屋需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若未经此比例共有人同意,擅自出卖房屋,买卖合同效力同样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若购买人符合善意取得条件,合同有效;若不符合,且未得到足够份额共有人追认,合同无效。
总之,共有权人擅自出卖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具体情形及相关法律规定综合判断。
三、房屋买卖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房屋买卖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行为主体方面,实施诈骗行为的主体需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能够对自身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有清晰认知。
(二)主观故意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在房屋买卖中,表现为明知自己没有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却通过欺骗手段诱使他人签订购房合同并支付款项。
(三)客观行为方面,常见行为包括虚构房屋产权情况,如谎称自己对房屋拥有完全产权实际并无;或者隐瞒房屋已抵押、查封等重要事实;又或者虚构房屋的实际状况,如面积、装修等情况,使购房者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错误的购房决策。
(四)诈骗数额方面,一般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才构成犯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数额较大是构成该罪的重要条件之一。
总之,只有同时满足上述多个方面的条件,才能认定构成房屋买卖合同诈骗罪。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民法典对二手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关于二手房买卖合同无效认定
●民法典关于二手房屋买卖合同的规定
●民法典对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
●民法典对于二手房交易
●民法典 二手房买卖
●民法典二手房交易规则
●民法典关于二手房买卖合同无效认定
●民法典中二手房
●民法典 二手房交易
●擅自出售共有房屋
●共有权人不同意出卖房屋怎么办
●房屋共有人私自卖房
●共有产权人买卖
●共有人有权卖房子吗
●共有产权人擅自出租房屋
●共有产权人卖房
●共有产权房共有人之间买卖
●共有人出卖共有财产
●共有房产出售需共有人同意吗
来源:中国法院网-房屋买卖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房屋买卖合同诈骗案无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