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法有关试用期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中试用期规定如下:
(一)试用期期限
1.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试用期工资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三)试用期合同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四)用人单位解除试用期员工的限制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法定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二、试用期劳动纠纷赔偿标准
在试用期存在劳动纠纷时,赔偿标准如下:
(一)工资相关
1. 如果试用期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应补足差额部分。例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2000元,员工试用期工资为1800元,那么每月应补足200元。
2.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试用期工资的,也应补足差额。
(二)违法解除劳动关系
1. 如果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由于是试用期,工作不满六个月的情况居多,这种情况下需支付半个月工资的二倍,即一个月工资作为赔偿金。
总之,试用期的劳动者权益受法律保护,用人单位如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三、试用期纠纷找劳动局有用吗
有用。
劳动局在处理试用期纠纷方面有其职能和作用。其一,若试用期内存在工资纠纷,例如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支付试用期工资,低于法定标准或者无故克扣工资等情况,劳动局可以介入调查,责令用人单位按照规定支付工资,保护劳动者的报酬权益。其二,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方面,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比如无正当理由辞退劳动者,劳动者向劳动局反映后,劳动局能够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判定用人单位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包括恢复劳动关系或者给予经济补偿等。其三,关于试用期的劳动时长、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纠纷,劳动局也能依法监督用人单位的行为,确保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劳动法有关试用期的规定有哪些内容
●劳动法有关试用期的法律条文
●劳动法试用期相关规定
●劳动法关于试用期限的规定
●劳动法上试用期规定的主要内容
●劳动法关于试用期时间的规定
●劳动法对于试用期规定
●劳动法有关试用期的法律条文
●劳动法试用期期限规定
●劳动法中对试用期是如何规定的
●试用期劳动纠纷赔偿标准最新
●试用期劳动纠纷赔偿标准是多少
●试用期发生劳动纠纷适用哪种法律
●试用期期间发生劳动纠纷
●试用期劳动争议
●试用期劳动赔偿金如何计算
●试用期纠纷真实案例
●试用期内的劳动争议类型有哪些
●试用期用工有哪些常见的法律纠纷问题呢?
●劳动者试用期赔偿金
来源:临律-试用期纠纷找劳动局有用吗,试用期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