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车位有产权证吗,小区车位管理费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谈伟

小区车位有产权证吗,小区车位管理费

大家好,由投稿人谈伟来为大家解答小区车位有产权证吗,小区车位管理费这个热门资讯。小区车位有产权证吗,小区车位管理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区车位属于开发商还是业主

文/张文晖 袁嘉希

交通锥、自行车、破旧的椅子……这些在老旧小区里都可能成为占车位的“神器”。

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老旧小区的“车位之争”怎么解?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实地走访北京多个老旧小区发现,这一乱象背后折射出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管理缺位等多重问题。

先到先得、各自为营

在北京市西城区的一个老旧小区,随处可见用自行车、地锁、锥形桶霸占车位的场景。负责该社区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项目部表示,“停车我们不管”,停车问题由居民自治,并反复强调没有收取停车费。该工作人员明确说:有位置你就停。整个片区停车我们都不管。

紧邻的另一个小区情况如出一辙。当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坦言,作为老旧小区,这里没有正规停车公司管理,车位由居民自发协商,形成了“先到先得、各自为营”的混乱局面。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的一个小区情况更为复杂。这个拥有2360余户、5460余人的大型社区,仅有700多个车位,车位配比严重不足,而且这里还是一个多业态商圈和生活区混合的小区。在国是直通车走访期间,该小区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施工尚未完成的道路上,不少路面被各自标注上车牌号,用这种方式宣示“所有权”的背后,是业主对可能失去车位的担心。

权责模糊,管理犯难

面对私占车位乱象,物业与居委会之间的推诿扯皮已成常态。

国是直通车以居民身份向负责上述西城小区的物业反映问题时,工作人员先是将问题推给项目部,项目部则以“不收费、不管辖”为由一推了之;居委会普遍表示缺乏管理权限。东西两个社区居委会,东社区直言“应以物业说的为准”,西社区虽承诺协助协商,但对根本性问题无能为力。

这种权责不清的局面,源于老旧小区特殊的管理体制。北京海淀区翠微路某小区的社区工作人员道出实情:小区内有5家非标准化物业,多为非经营性资产移交物业和“三供一业”物业,基本不收取物业费,缺乏管理动力。社区虽有协调意愿,但无执法权,面对私占行为束手无策。

“这种私占陋习已经持续七八年,我们收到的12345投诉中,多数涉及停车问题。”该工作人员无奈表示,此前社区曾组织拆除地锁,并设置过渡期,但两次引入停车管理公司的尝试,都因多数居民反对而失败。

为何难管?产权、管理与规则的三重困境

对私占车位沉疴难治的深层次原因,国是直通车采访了相关律师。

孟繁旭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孟广远指出,老旧小区私占车位问题的根源,在于产权模糊、管理缺位和规则失效的三重矛盾。

从法律层面看,《民法典》第275、276条明确规定,占用业主共有部分私设车位属于侵权行为。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三大障碍:

首先是物业失能。由于物业费收缴率低,许多物业难以维持基本服务,更无力承担停车管理职责。尽管《物业管理条例》明确物业对共有部分的管理义务,但现实中“不作为”现象普遍。对此,业主可联合向住建部门投诉,或启动更换物业程序。

其次是执法真空。社区居委会虽有协调意愿,但缺乏强制执法权。根据《消防法》第28条,占用消防通道的行为必须清除,业主可通过12345热线联动消防部门介入。但对于普通私占行为,执法仍存在空白。

最后是规则重建难。所谓的“约定俗成”,本质上是部分业主既得利益的固化。

在某二手房交易平台上,北京海淀区翠微路某小区的部分房屋推介中,“带车位”成为一项卖点。而这些所谓的“车位”,实则是通过长期私占形成的“默认权益”。

市场化改革能否破局?

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题,市场化改革被视为重要方向。北京海淀区翠微路上述小区的工作人员透露,随着5家物业5年合同期即将到期,多家物业有意通过停车管理获取收益,社区也在积极推动统一物业管理。但前路依然荆棘丛生——居民能否接受收费?不同院区之间的利益如何平衡?

事实上,停车问题背后是有车位与无车位居民的利益博弈。已占据车位的业主没有停车难担忧,也已享受多年免费福利;新业主无处停车,只能舍近求远,找寻附近商业车位。这种利益分歧,难有多赢的解法。

老旧小区私占车位问题真的无解?实际上,各地一直在积极探索。

北京自2017年起推行错时共享停车,2024年通过“北京交通”APP和“北京静态交通共享停车”小程序,开放中心城区5.1万个错时共享停车位;

上海闵行区对道路停车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开通错峰共享电子签约功能,实行优惠计费政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整治小区及周边环境,完善小区停车、充电、消防、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时,也将补齐停车等设施短板。

但治理起来确实并非易事。孟广远强调,解决私占车位问题,既需要法律为业主维权撑腰,更需要通过社区协商引导居民树立公共资源意识,打破“先占为王”的陈旧观念。“新老住户都应意识到的是,公共资源不属于任何人的个人领地,建立规则才能实现共赢。”

小区车位管理费2025年新规定

文/张文晖 袁嘉希

交通锥、自行车、破旧的椅子……这些在老旧小区里都可能成为占车位的“神器”。

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老旧小区的“车位之争”怎么解?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实地走访北京多个老旧小区发现,这一乱象背后折射出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管理缺位等多重问题。

先到先得、各自为营

在北京市西城区的一个老旧小区,随处可见用自行车、地锁、锥形桶霸占车位的场景。负责该社区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项目部表示,“停车我们不管”,停车问题由居民自治,并反复强调没有收取停车费。该工作人员明确说:有位置你就停。整个片区停车我们都不管。

紧邻的另一个小区情况如出一辙。当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坦言,作为老旧小区,这里没有正规停车公司管理,车位由居民自发协商,形成了“先到先得、各自为营”的混乱局面。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的一个小区情况更为复杂。这个拥有2360余户、5460余人的大型社区,仅有700多个车位,车位配比严重不足,而且这里还是一个多业态商圈和生活区混合的小区。在国是直通车走访期间,该小区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施工尚未完成的道路上,不少路面被各自标注上车牌号,用这种方式宣示“所有权”的背后,是业主对可能失去车位的担心。

权责模糊,管理犯难

面对私占车位乱象,物业与居委会之间的推诿扯皮已成常态。

国是直通车以居民身份向负责上述西城小区的物业反映问题时,工作人员先是将问题推给项目部,项目部则以“不收费、不管辖”为由一推了之;居委会普遍表示缺乏管理权限。东西两个社区居委会,东社区直言“应以物业说的为准”,西社区虽承诺协助协商,但对根本性问题无能为力。

这种权责不清的局面,源于老旧小区特殊的管理体制。北京海淀区翠微路某小区的社区工作人员道出实情:小区内有5家非标准化物业,多为非经营性资产移交物业和“三供一业”物业,基本不收取物业费,缺乏管理动力。社区虽有协调意愿,但无执法权,面对私占行为束手无策。

“这种私占陋习已经持续七八年,我们收到的12345投诉中,多数涉及停车问题。”该工作人员无奈表示,此前社区曾组织拆除地锁,并设置过渡期,但两次引入停车管理公司的尝试,都因多数居民反对而失败。

为何难管?产权、管理与规则的三重困境

对私占车位沉疴难治的深层次原因,国是直通车采访了相关律师。

孟繁旭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孟广远指出,老旧小区私占车位问题的根源,在于产权模糊、管理缺位和规则失效的三重矛盾。

从法律层面看,《民法典》第275、276条明确规定,占用业主共有部分私设车位属于侵权行为。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三大障碍:

首先是物业失能。由于物业费收缴率低,许多物业难以维持基本服务,更无力承担停车管理职责。尽管《物业管理条例》明确物业对共有部分的管理义务,但现实中“不作为”现象普遍。对此,业主可联合向住建部门投诉,或启动更换物业程序。

其次是执法真空。社区居委会虽有协调意愿,但缺乏强制执法权。根据《消防法》第28条,占用消防通道的行为必须清除,业主可通过12345热线联动消防部门介入。但对于普通私占行为,执法仍存在空白。

最后是规则重建难。所谓的“约定俗成”,本质上是部分业主既得利益的固化。

在某二手房交易平台上,北京海淀区翠微路某小区的部分房屋推介中,“带车位”成为一项卖点。而这些所谓的“车位”,实则是通过长期私占形成的“默认权益”。

市场化改革能否破局?

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题,市场化改革被视为重要方向。北京海淀区翠微路上述小区的工作人员透露,随着5家物业5年合同期即将到期,多家物业有意通过停车管理获取收益,社区也在积极推动统一物业管理。但前路依然荆棘丛生——居民能否接受收费?不同院区之间的利益如何平衡?

事实上,停车问题背后是有车位与无车位居民的利益博弈。已占据车位的业主没有停车难担忧,也已享受多年免费福利;新业主无处停车,只能舍近求远,找寻附近商业车位。这种利益分歧,难有多赢的解法。

老旧小区私占车位问题真的无解?实际上,各地一直在积极探索。

北京自2017年起推行错时共享停车,2024年通过“北京交通”APP和“北京静态交通共享停车”小程序,开放中心城区5.1万个错时共享停车位;

上海闵行区对道路停车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开通错峰共享电子签约功能,实行优惠计费政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整治小区及周边环境,完善小区停车、充电、消防、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时,也将补齐停车等设施短板。

但治理起来确实并非易事。孟广远强调,解决私占车位问题,既需要法律为业主维权撑腰,更需要通过社区协商引导居民树立公共资源意识,打破“先占为王”的陈旧观念。“新老住户都应意识到的是,公共资源不属于任何人的个人领地,建立规则才能实现共赢。”

小区车位不足,业主停车怎么办

“没点车技,还真不敢把车往机械车库停。”

“我家小区也有机械车位,没人去停,现在也变成‘僵尸库’了,尤其是上层的车位。”

作为缓解停车难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立体机械停车库很常见,大型商业综合体、医院等场所都能见到。

然而,现实中一些车主却对机械停车库有些“爱”不起来。

特别是在一些住宅小区里,车库出现了过道停满车,机械车位却空空如也的窘境。

小区机械车库为何会沦为“僵尸库”?如何才能让机械车库正常运转起来?

这两天,潮新闻记者带着问题走访了杭州一些小区,也听取了行业专家的意见。

小区里的机械车库部分上层车位成了“僵尸位”

杭州上城区三里亭附近一小区,地下停车库内全部安装着两层的机械立体停车库。

5月7日,记者走访时看到,该小区机械车库仅下层在使用,上层全部停用,有的上层车位还堆了杂物,部分操作面板也被拆除了。

三里亭附近一小区机械车库上层车位停用。记者 谢春晖 摄

一处立柱上贴着出租车位广告,记者打过去后,一名业主接起了电话。“车位是我家的,可以出租。”

他坦言,上层的车位“老早不用了,拆也拆不掉”。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杭州对于新建住宅的停车泊位数量有一定的配建要求,过去不少住宅交付投用时,将机械车库作为配套设施一并交付。

有的上层车位还堆放了杂物。记者 谢春晖 摄

小区里机械车位使用率偏低的状况并不少见。

“刚开始确实感觉挺现代的,但日子久了,机械车库变成了负担。”杭州一名业主钱先生告诉记者,他家所在的小区,交付至今已超过20年。“机械车库老早不用了,现在就是个摆设。”

据他了解,这些机械车位“荒废”之后,现在没有人维护,居民也不太关心。

目前,他所在的小区里,绝大多数车都停在地面车位上。“车位蛮紧张的,有时候车位停满了,有的车就找个角落‘塞’一下。”

徐先生说,如果机械停车库能用起来或者拆除,就会多出一些车位,但现实却是这并不好实现。

停不进的困扰与拆不掉的窘境

“除非真的找不到车库,否则我肯定不会去停机械车库的。”

杭州市民小徐开着一辆新能源车,虽然有5年多驾龄,但对机械车库仍心有余悸。

他说,停机械车库太考验车技了,倒车入库时轮胎很容易蹭到机械车库底部的铁质围挡,影响轮胎使用寿命。“我有一次倒车时没留意,反光镜还蹭到了机械车库的立柱上,直接就掉下来了,修车花了三四千。”

走访时,不少车主都表示,不太喜欢把车停入机械车库内。很多人认为,相比传统的地面停车位,在机械停车库泊车时要求更精准。

也有一些车主对机械立体停车库的安全性有顾虑。

刚买车不久的杭州姑娘小李说,她在社交平台上看过机械车库发生的事故,比如二层车库的车子翻下来砸中了一层的车,或者车门在立体车库升降时意外被压变形,因此她不敢尝试停机械车库。

从事机械车库设计已有25年的浙江诺力车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明告诉记者,车主反映的停不进的问题主要与机械车位设计标准滞后有关。

“早期的机械车位设计标准参照的是普通家用燃油车,规格偏小,如今汽车尺寸变大,新能源汽车普及,当初的标准已跟不上现在的发展。”

梁明表示,还有的开发商为了追求低成本,选用落后、低劣的机械停车设备,也对机械车库的整体口碑造成了一定影响。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许多小区的机械车库产权属于开发商。“作为一种固定资产,不能轻易拆除。而且拆除后,会导致车位数量不符合配建要求。”

记者注意到,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指标标准》中提到,新建住宅建筑不应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商业建筑停车场(库)配置的机械停车位数不宜超过其配建停车位总数的40%,其他建筑工程不宜超过其配建停车位总数的60%。

如何让机械车库不“鸡肋”?专家有话说

机械车库并非“鸡肋”,关键在于如何设计规划和规范管理。

在杭州,有的机械车库利用率较高,而且缓解了周边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5月7日傍晚,记者在位于拱墅区大关西苑的一处立体机械停车库看到,这里的车辆进进出出,停放有序,车库管理员协助着车主规范泊车。

大关西苑利用率较高的机械车库。记者 谢春晖 摄

“停车位基本都租出去了,主要是租给周边小区居民的。”该立体停车场管理员说,他们24小时候轮流管理这片车库,负责调配立体车库的车位、协助业主取用车。

一位来停车的小区业主告诉记者,这里的机械停车库可以按年或按月租赁。

“按年租是4800元一年,月租是500元一月。”业主说,租金比小区内停车包月稍贵一些,但能够确保每天一定有车位停。

梁明表示,有的机械车库设计标准有所更新,做到了加大、加宽、加重,更利于车主停放,因此具有较高的利用率。“现行的机械停车设备应更新设计标准,并进行升级和改造,比如以前的机械车位宽度多为1.8米,现在应做到1.9米到2米;承重量应做到2.5吨及以上。”

大关西苑利用率较高的机械车库。记者 谢春晖 摄

此外,智能化改造也有助于提升停车体验。“当前机械停车设备技术正在更新迭代,像是平面移动、垂直升降类智能车库、全自动车库的用户体验较好,已在不少商场、酒店投入使用。”梁明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告诉记者,要解决已有的机械车位变“僵尸位”的问题,可以通过更新设计标准、优化管理、提高运维效率和合理配置车位资源等措施,提高机械车位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他建议,从优化定价策略着手,可适当降低停车费用,或推出优惠套餐,吸引更多车主选择。

此外,他认为改善设施与环境,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也十分重要。

“还可以引入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实现车位预订、在线支付、自动识别车辆等功能,能够实时监控车位的使用状态,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合理安排车位资源。”

(来源: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小区车位配比

“没点车技,还真不敢把车往机械车库停。”

“我家小区也有机械车位,没人去停,现在也变成‘僵尸库’了,尤其是上层的车位。”

作为缓解停车难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立体机械停车库很常见,大型商业综合体、医院等场所都能见到。

然而,现实中一些车主却对机械停车库有些“爱”不起来。

特别是在一些住宅小区里,车库出现了过道停满车,机械车位却空空如也的窘境。

小区机械车库为何会沦为“僵尸库”?如何才能让机械车库正常运转起来?

这两天,潮新闻记者带着问题走访了杭州一些小区,也听取了行业专家的意见。

小区里的机械车库
部分上层车位成了“僵尸位”

杭州上城区三里亭附近一小区,地下停车库内全部安装着两层的机械立体停车库。

5月7日,记者走访时看到,该小区机械车库仅下层在使用,上层全部停用,有的上层车位还堆了杂物,部分操作面板也被拆除了。

三里亭附近一小区机械车库上层车位停用。记者 谢春晖 摄

一处立柱上贴着出租车位广告,记者打过去后,一名业主接起了电话。“车位是我家的,可以出租。”

他坦言,上层的车位“老早不用了,拆也拆不掉”。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杭州对于新建住宅的停车泊位数量有一定的配建要求,过去不少住宅交付投用时,将机械车库作为配套设施一并交付。

有的上层车位还堆放了杂物。记者 谢春晖 摄

小区里机械车位使用率偏低的状况并不少见。

“刚开始确实感觉挺现代的,但日子久了,机械车库变成了负担。”杭州一名业主钱先生告诉记者,他家所在的小区,交付至今已超过20年。“机械车库老早不用了,现在就是个摆设。”

据他了解,这些机械车位“荒废”之后,现在没有人维护,居民也不太关心。

目前,他所在的小区里,绝大多数车都停在地面车位上。“车位蛮紧张的,有时候车位停满了,有的车就找个角落‘塞’一下。”

徐先生说,如果机械停车库能用起来或者拆除,就会多出一些车位,但现实却是这并不好实现。

停不进的困扰与拆不掉的窘境

“除非真的找不到车库,否则我肯定不会去停机械车库的。”

杭州市民小徐开着一辆新能源车,虽然有5年多驾龄,但对机械车库仍心有余悸。

他说,停机械车库太考验车技了,倒车入库时轮胎很容易蹭到机械车库底部的铁质围挡,影响轮胎使用寿命。“我有一次倒车时没留意,反光镜还蹭到了机械车库的立柱上,直接就掉下来了,修车花了三四千。”

走访时,不少车主都表示,不太喜欢把车停入机械车库内。很多人认为,相比传统的地面停车位,在机械停车库泊车时要求更精准。

也有一些车主对机械立体停车库的安全性有顾虑。

刚买车不久的杭州姑娘小李说,她在社交平台上看过机械车库发生的事故,比如二层车库的车子翻下来砸中了一层的车,或者车门在立体车库升降时意外被压变形,因此她不敢尝试停机械车库。

从事机械车库设计已有25年的浙江诺力车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明告诉记者,车主反映的停不进的问题主要与机械车位设计标准滞后有关。

“早期的机械车位设计标准参照的是普通家用燃油车,规格偏小,如今汽车尺寸变大,新能源汽车普及,当初的标准已跟不上现在的发展。”

梁明表示,还有的开发商为了追求低成本,选用落后、低劣的机械停车设备,也对机械车库的整体口碑造成了一定影响。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许多小区的机械车库产权属于开发商。“作为一种固定资产,不能轻易拆除。而且拆除后,会导致车位数量不符合配建要求。”

记者注意到,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指标标准》中提到,新建住宅建筑不应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商业建筑停车场(库)配置的机械停车位数不宜超过其配建停车位总数的40%,其他建筑工程不宜超过其配建停车位总数的60%。

如何让机械车库不“鸡肋”?专家有话说

机械车库并非“鸡肋”,关键在于如何设计规划和规范管理。

在杭州,有的机械车库利用率较高,而且缓解了周边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5月7日傍晚,记者在位于拱墅区大关西苑的一处立体机械停车库看到,这里的车辆进进出出,停放有序,车库管理员协助着车主规范泊车。

大关西苑利用率较高的机械车库。记者 谢春晖 摄

“停车位基本都租出去了,主要是租给周边小区居民的。”该立体停车场管理员说,他们24小时候轮流管理这片车库,负责调配立体车库的车位、协助业主取用车。

一位来停车的小区业主告诉记者,这里的机械停车库可以按年或按月租赁。

“按年租是4800元一年,月租是500元一月。”业主说,租金比小区内停车包月稍贵一些,但能够确保每天一定有车位停。

梁明表示,有的机械车库设计标准有所更新,做到了加大、加宽、加重,更利于车主停放,因此具有较高的利用率。“现行的机械停车设备应更新设计标准,并进行升级和改造,比如以前的机械车位宽度多为1.8米,现在应做到1.9米到2米;承重量应做到2.5吨及以上。”

大关西苑利用率较高的机械车库。记者 谢春晖 摄

此外,智能化改造也有助于提升停车体验。“当前机械停车设备技术正在更新迭代,像是平面移动、垂直升降类智能车库、全自动车库的用户体验较好,已在不少商场、酒店投入使用。”梁明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告诉记者,要解决已有的机械车位变“僵尸位”的问题,可以通过更新设计标准、优化管理、提高运维效率和合理配置车位资源等措施,提高机械车位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他建议,从优化定价策略着手,可适当降低停车费用,或推出优惠套餐,吸引更多车主选择。

此外,他认为改善设施与环境,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也十分重要。

“还可以引入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实现车位预订、在线支付、自动识别车辆等功能,能够实时监控车位的使用状态,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合理安排车位资源。”

来源:潮新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小区车位有产权证吗,小区车位管理费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