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医疗期满怎么赔偿,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要符合什么情况

劳动纠纷 编辑:萧一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医疗期满怎么赔偿

在职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医疗期满的情况下,赔偿或相关待遇需根据不同情形确定:

若职工因工伤导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经劳动能力鉴定后,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根据伤残等级而定,例如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同时,按月支付伤残津贴,如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此外,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若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若职工非因工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在医疗期满后,如符合病退条件,可办理病退手续,享受相应的退休待遇,由养老保险基金按规定发放养老金。若不符合病退条件,单位在支付相应医疗期工资后,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根据职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要符合什么情况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通常依据相关标准来判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导致肢体瘫,比如双下肢肌力2级以下,或单肢肌力2级以下伴双下肢肌力3级以下等情况。

(二)长期重度呼吸困难,如存在心功能不全、肺功能重度损伤等,导致呼吸困难达到特定严重程度,影响正常生活和劳动。

(三)各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经系统治疗后仍无法正常参与劳动,且存在认知、情感或行为等方面的严重障碍。

(四)视力、听力等重要感官功能严重丧失,如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双耳听力损失大于91分贝等。

(五)一些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导致身体机能严重受损,无法从事一般体力或脑力劳动。

具体的判定还需依据专业医疗机构的诊断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

三、未取内固定可以做劳动能力鉴定吗

一般情况下,未取内固定是可以做劳动能力鉴定的。劳动能力鉴定旨在确定因工伤或职业病导致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

通常,病情相对稳定,医疗终结后即可进行鉴定,并不以取出内固定为必要前提。但具体是否适合在未取内固定时进行鉴定,需依据实际情况判断。

如果内固定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影响不大,且医疗机构确认病情已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不影响对劳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判断,那么可以进行鉴定。然而,若内固定情况较为复杂,对肢体功能等影响较大,可能会影响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有可能要求先取出内固定后再进行鉴定。

实践中,建议先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咨询了解相关政策和程序,必要时提供详细病历资料等,以便获得准确答复。

来源:临律-未取内固定可以做劳动能力鉴定吗,未取内固定能做伤残鉴定吗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