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断供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房子断供多久会被银行拍卖
大家好,由投稿人凤雯和来为大家解答房子断供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房子断供多久会被银行拍卖这个热门资讯。房子断供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房子断供多久会被银行拍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房子断供欠银行钱还不起怎么办
本文作者: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李宇嘉
01.
一般来说,国人不愿意停贷或断供。
一来,房子对个人或家庭太重要了;
二来,“自毁征信”的后果很严重;
三来,我们没有个人破产法。
过去,也有停贷或断供的,主要是一些炒房客,或生意破产的(或以生意破产为由停贷或断供)。在银行眼里,这是恶意停贷或断供。所以,这些“老赖”就被纳入“失信”平台了。但是,近期发生的集体停贷或断供案例,绝非恶意停贷或断供。因为,他们曾经相信复工承诺,也见过开发商“假复工”,他们一再接受延迟交付,他们也曾经多次维权,但最后,一切百搭。
这一过程中,他们被教育,也逐渐了解了楼市的玩儿法,并认识到几个残酷的问题:
一是,泥沙俱下时,银行、开发商、施工单位等,各方都在自保,都在不惜以牺牲别方为代价,维护自己权益。所以,预售账户里要么钱早就跑了,要么钱动不了。貌似各方诉求都有道理,踢皮球踢的有道理,但项目无任何进展,眼睁睁看着烂尾,受损的是还未成为业主的“小业主”。
二是,自己才是信息最劣势的一方,却要承担最大的损失。开发商风险大不大,没有谁比银行更了解的了;预售资金监管账户设在银行,监管的好不好,没有谁比银行更了解的了;预售资金,每一笔拨付,都是经过银行账户走动完成的,是否用于项目建设,没有谁比银行更清楚。
专业律师指导下,网传的《强制停贷告知书》里有几点硬核的理由:一是,为何未封顶之前,银行违规发放按揭贷款;二是,明明有监管账户,为何将按揭贷款违规划入非监管账户;三是,为何银行不履行资金监管义务,纵容开发商违法违规抽调、挪用预售监管资金。
怎么回应?哑口无言!
三是,按揭合同是依附于购房合同的。没有购房合同,哪有按揭合同?不能撇开购房合同,单独把按揭合同拿出来说事儿,拿“失信了会如何”来说事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不要拿征信吓人。没有谁不在乎征信,但是谁导致他们集体不惜毁掉自己的征信呢?
02. 这是个多输的结局。
对银行而言,停贷或断供潮,有巨大的示范效应,会导致不良资产大面积攀升;
对开发商而言,停贷或断供潮,有巨大的预期效应,房子更难卖了;
对小业主而言,拿不到房子,小孩上不了学,还成了失信者,还要租房,还要生活;
对地方政府而言,维稳压力,房地产稳定的压力,风险剧增的压力,总之亚历山大。
很多开发商躺平了,现在居然小业主也有躺平的趋势。痛定思痛,破解这个难题,还是要回到初始。之前,谁也没有担心楼市会有问题,至多就是周期性波动而已,跌下去还会涨回来,而且后浪会高过前浪;小业主也不担心房子交付不了,至多就是延迟个一年半载交付。
之前,也有烂尾,但都一一盘活了,还有专门投资烂尾楼的,还有投资法拍房的,叫楼市淘宝。可见,胆儿有多大!
在这种固化的思维下,开发商就敢把杠杆加到极致,买地钱都可以是高息借的,挪用预售资金是小事情;银行就敢把钱喂给开发商,正面的贷款也好,走旁门的信托也好,歪门邪道的影子银行也好,不遗余力地给到开发商,有钱一起赚。甚至,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什么手段都可用上。
至于风险嘛!从不担心。
用银行行长的话讲,有那块地,怕什么!更甚者说,不怕,政府不会允许房地产出现下跌的。现在,房企出问题了,不仅正常的贷款不给贷了,还要赶快捂住账户里那点儿预售资金。晴天送伞、雨天收伞。对于开发商的风险,银行一直心知肚明,只不过在躺赚红利的泡沫中,舒服惯了,揣着明白装糊涂。共识是,赚我的钱,把风险留给下一任,留给未来。
开发商的心思、购房者的心思,都是一样的。说白了,大家都是楼市繁荣、房价上涨链条上的食利阶层、泡沫分享者,都想分一杯。有了某种隐性担保,分一杯的胆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就拿金融机构来说,开发商越违规,金融机构的收益越大。开发贷、按揭贷只是银行收益的一小部分,信托、私募、股权基金、明股实债等等,10%以上的借出利率,比比皆是,这些收益才大。这些钱,当然有民间的,但很多都是从银行出来的。影子银行,就是银行的影子。
03.
怎么解决?供给需求两端着力,先行解决供给端的问题。
供给端,加快处置出问题企业或项目。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企风险密集爆发,到现在来看,一年多时间了,不仅出问题的企业或项目大多数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置、甚至久拖不决,现在还不断有企业暴雷的消息见诸报端,“坏的市场经济”无法出清,就导致几个恶性结果:
一是,在金融机构眼里,不是对个体不信任,而是对群体不信任。不管监管部门如何强调,“满足开发商合理的融资需求”,“将企业集团和项目个体分开处置”,金融机构就是不为所动。而且,烂尾的事情、小业主权益,我不管,预售资金在我手上,不能动,我要维护我的债权。
二是,在购房人眼里,不是不敢买某个楼盘,凡是民企楼盘,我都不敢买。担心交付不了。再说,现在市场上的房子有大把,再不济可以去二手房市场上看看。次新房,挂牌的一大把,又多又便宜。所以,7月新房销售再次走弱,原因之一就是,风险事件对预期的扰动。
三是,在开发商那里。既然金融机构不信任、购房者也不信任,那我还极力自救?躺平算啦。反正,受损的又不是我一个,比我着急的,多了去了。所以,该喝酒喝酒,该聚会聚会。
要解决供给端的问题,关键是盘活预售资金,这个在4月29日高层会议已经讲了。但是,在银行极力保护债权、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是“保交楼”、施工单位和供应商给钱才复工(正常结算、拒绝拖欠)的情况下,盘活预售资金的难度很大。而且相比之前,可能更加难以盘活了。
因为,池子里钱不多。即便钱够,也不行,因为这个开发商别的项目也等米下锅。
因此,要遵循谁的孩子谁抱走,谁有病给谁吃药。开发商、金融机构(银行、信托机构、私募股权、民间资金等)、施工单位、部分管理部门,都要承担损失。只有风险出清了,割掉坏死的肌肉,才能长出新的肌肉,才能给新的肌肉生长创造环境。不然,败血症会坏死整个生命体。
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的根源在供给端。供给端问题解决了,再辅以需求端各种纾困政策,需求端自然会好起来了。供给端问题的困扰,在于多方陷入博弈困局,各顾各的那一亩三分地,不得不接受多输的结局(要死大家一起死)。现在,必须要让作奸犯科者受到惩罚。
现在到了必须要走出这一步的时候了。
本文源自金融界
房子断供会怎样
一位客户红着眼眶冲进律所:"还了3年房贷,现在工资砍半,实在供不起了!"他攥着156万贷款合同的手都在发抖。这场景像不像现在的你?别急,我告诉你个救命绝招!
断供≠失去房子!银行最怕你这步棋
很多人不知道,断供后还有15天黄金缓冲期。只要抓住这半个月火速申请"延期保房",不仅能暂停偿还本金,连利息都能暂缓支付!去年经手的32个案例中,89%的家庭用这招保住了房子。
实操攻略:三步保住你的家
1️⃣ 立即冻结账户:赶在银行划扣前办理财产保全
2️⃣ 司法调解谈判:把30年月供改签成"5年缓冲+25年分期"
3️⃣ 重建还款计划:利用这5-8年喘息期东山再起
开头说的那位客户,现在月供从9800直降到2100,账户里冻结的36万本金也保住了。知道为什么能成功吗?银行宁愿接受延期,也不想接手贬值的法拍房!
这5年你该做什么?
别守着房子唉声叹气!我见过最聪明的业主,用缓冲期考了建造师证,现在月入3万;也有夫妻转行做社区团购,两年还清欠款。记住:房子是资产不是枷锁,你的人生主动权永远在自己手里。
当暴风雨来临时,聪明人不会扔掉雨伞,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要是你正在面临断供,发送"保房",领取《延期申请书》+《银行谈判话术》,让我做你风雨里的那把伞。
房子断供几个月会被法拍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本文作者:谢春龙 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
“你们家买房了吗?”
现如今成为中国人吃饭聊天,讨论最多的话题。
有房才有家,是中国人打小儿的传统理念。
买房!更是大部分中国人一辈子的大事!
想躲都躲不开!
没办法。没房住哪儿?
那房买了,半辈子的积蓄就砸进去了,还得倒欠银行一大笔。
房贷的大山压得当代青年人来不及喘口气。
中国社会的现状。
“你就是一房奴”!!每当听到这句话,他们只能苦笑。
能每月稳定还房贷,成为了他们还想活着的目的。
可能很多人未来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深夜emo源泉。
聊起来有些扎心。
但我今天还要说个更扎心的话题。断供了,会怎么样?
断供,已经成为了最近这两年刷屏不断的一个词。
如今已经不能不提了。
我们先来看个刚发生的真实事儿。
今年刚过完年,彭磊(化名)收到了一份儿银行的函件,“您已经八个月没还房贷了,再不还,您的房子就要被拍卖”。
彭磊看到这句话,很平静,情绪没有任何起伏,因为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收到同样的函件了。他想和哥们儿借点钱,拨通了电话,响了10秒,没有接通,他就挂断了。他知道什么意思。
下午他就做了个决定:“这房贷我不还了。”
实在还不起了。
做出这个决定后,彭磊反而觉得轻松了,因为这样煎熬的日子他已经过够了。
彭磊是一名导游,三年前他带着多人的团队周游世界各地。也是那年,他拿出了60万的首付,在北京的四环内买了一套心仪已久的房。每个月要还8000多的房贷。那段日子,他靠着崛起的旅游行业不仅房贷无忧,还过上了好日子。那时候,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然而,这样的日子似乎是需要一些运气。2020年初,疫情来了!受困于大环境,疫情导致旅游行业衰退和停摆。该来的还是来了,彭磊失业了。靠着父母、亲戚的救济,彭磊撑了大半年,他东拼西凑,信用卡透支,还了亲戚的一部分钱。但房贷已经8个月还不上了,交给中介还卖不出去。
“我已经山穷水尽了,你说我怎么办?真的不还了”!
接下来,彭磊面临的将是法拍。
如今,还有许多彭磊的故事正在每天发生着。
这两年,疫情倒春寒,暴雨洪水天灾不断,冲击着各行各业。恒大暴雷,房地产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还没缓过神儿来裁员潮又接踵到来。
潮水退去,谁在裸泳?身边的“断供潮”,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2021年度中国杠杆率报告》写到:“从近两年看,法拍房数量暴涨,从2019年的50万套,增长至2021年的超过160万套。”
今年1月14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韩复龄发微博表示:“断供潮来了,2022年刚开年,有20万名房主因弃房断供遭到四大行起诉。”
阿里平台的法拍房数量从2020年的67万套,升到2021年底的168万套。4年来,阿里平台法拍房数量激增了187倍。
我只能说,目瞪口呆。
那你是否发觉自己身边这两年断供的房奴越来越多了呢?
那么,当你决定断供后,又会面临什么后果?
你以为你跳出了坑,一个更深的坑在等着你!
下面的重点你需要收藏起来!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决定断供后,从购房人和银行的合同关系来说,你就没有履行合同的还款义务。这时候,购房人就会被列入银行的征信黑名单,个人信贷将会产生污点,个人征信就会严重受损。银行把你拉入黑名单后,你日后如想贷款、办信用卡、理财伍的,只要需在银行的业务都将导致受到限制,甚至无法办理。
向法院起诉如果你连续3个月或者累计6个月断供,银行可以选择起诉你,要求解除按揭合同。解除按揭合同后,你以为就完了?你还需要偿还贷款本金、高额利息、罚息,还要承担诉讼费,损失就不是一星半点儿了。
另外,你还会成为被强制执行人,你的名下所有资产都会被用来还债,还会被限制高消费、限制交通工具,高铁、飞机你都将无法乘坐。
房子当抵债房被拍卖如果你断了供,还不了贷款,银行会先给你一定的宽限期,一般这个宽限期是连续断供六个月以上,各银行会自己掌握,略有不同,八九不离十。
如果过了宽限期你仍然不还贷,银行就会认为你已经没有了还贷能力。最终,就是第二点所说的,银行都会向法院起诉你,用你的房子抵押来拍卖,钱款用来抵债。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法拍房!
银行账户被冻结断供后,当法院拍卖抵押物,包括房子,所得款偿还贷款不足后,银行可继续行使追索权,一旦法院强制执行,你所有的银行账户会被冻结,无法享受任何金融服务。走到这一步,可不仅仅是进入征信黑名单这样简单了。工资,社保,公积金账户伍的,只要经过银行系统,都会完蛋。而这样,断供人的生活和工作必定受到严重的影响。
看到这里,你怕了吗?你还敢断供吗?
那怎么断供潮这么凶猛?
现实的无奈让我们没的选。上车容易下车难。
转眼间,没钱还房贷了,买了个房,最后房子并不属于你,首付也没了,还欠着一屁股债。
经此一“疫”,很多人醒悟了。
何苦在人生的最美好年华为难自己。
当你决定买房前,要对自己工作和经济实力有全面评估。
还有断供带来的极大风险,你是否可以撑得住。
像彭磊这样的人他们每天都在走着走着。
没有苦等到暴风雨过去,却在暴风雨中学会了跳舞。
“过一天算一天,我几乎已经失去了一切,以后几年我只想好好挣钱还账,踏踏实实的”彭磊最后说道。
版权声明:本文为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房子断供被起诉了该怎么办
断供的代价太大。
文 / 巴九灵
在开始今天的这篇文章前,我们先来做一道“送命题”。
假设你还不了房贷(即断供),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多选)
① 失去首付和已缴房贷,房子白送给银行
② 被银行起诉
③ 上征信黑名单,变“老赖”
④ 房子被法院查封拍卖
⑤ 房子被拍卖,还要被银行追债
小巴揭晓答案,如果你的房贷断供,以上①、②、③、④、⑤选项的情况都可能出现,可见房贷断供是一件挺可怕的事。
大约3个月前,一名网友讲述了自己房贷断供的惨痛经历。
2017年,他在燕郊买了一套140平的三居室,总价426万,贷款金额298万,每月月供1.68万元。从2017—2021年,他共计还款80.64万,但因为各种原因还不起了,于是断供了。
断供之后的事,令他始料未及:
1. 逾期还款7个月后,他被银行起诉,并收到了法院的判决书,判决书显示,贷款金额298万元,欠款本金还有282万未还,4年还款共计80万,但这80万的构成是16万本金+64万利息。
2. 除了剩余贷款,他还需要额外偿还19.3万,包括:7个月的罚息约5万元,案件受理保全费约2万元,还有高达12.3万的律师费。
最后,这位网友表示“好好赚钱还账争取早日见得了阳光”。
在网友的自述中,他表示,选择断供是因为“还不起了”,不过另一个原因是——房价下跌过猛,2017年他花426万买下的房子,到了2021年,直接跌到了240万左右。
这意味着,即使他以市场价240万卖掉这个房子,最后还得再付给银行42万。
这位网友的特殊经历背后,有一个特殊的地区——燕郊。
燕郊是一个位于河北廊坊的小镇,原本并不起眼,但因为毗邻北京,距离天安门直线距离不到40公里,由此成了“北漂”一族的“睡城”,每天有十几万人往返于北京和燕郊之间。
再加上坊间关于“首都功能外迁”的传闻,燕郊成了“环京房一哥”,房价一路上扬。
2010年,燕郊房价近1万/平米;2016年,房价突破2万/平米。尤其是2017年北京3·17最严限购政策发布,那些在北京没有“房票”的“北漂”一族和炒房客,纷纷涌入燕郊,使得燕郊个别楼盘的房价破了4万/平米,整体房价逼近3万/平米。
包括上述网友在内,许多人在最高价时上了车。而这辆高房价的车,并没有带他们驶向财富之地,却驶向了房价腰斩的境地。
2017年6月,廊坊发布限购令,非本地户口需缴纳3年社保或个税,限购1套住房。一纸限购令使得燕郊房价急转直下。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小巴:燕郊楼盘均价从当时最高时的3万多到现在不到2万,几乎腰斩。
这让一些买在高价时的人悔不当初。2021年1月,网络上甚至出现了“燕郊房产免费送”的帖子。
说是“赠送”,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转卖”,因为需要缴纳后续房贷。只可惜,白送都没人要,因为这些房子“资不抵债”。
此外,张大伟表示,环北京的多个城市如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涿州等也出现了不小的跌幅,但数燕郊最离谱。当然,大部分人都在坚持还房贷,断供的是当时“抢顶”的少数人。
如果买房者断供,将面临怎么样的处境?
安徽中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秀芬律师详细介绍了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后果:
王秀芬律师称自己曾经手过几次断供案件,但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购房者都不会选择断供,因为断供的成本很高。但如果购房者实在遇到了困难该怎么办?她补充了几种办法:
(1)要求暂停还本金:与银行商量,要求只还利息,暂缓缴本金。
(2)要求延长还款期:与银行商量延长还款期限。比如将房贷期限从20年延长至30年。
(3)再向银行借钱:许多银行推出了“理财型房贷”,方便房贷客户将已经偿还的房贷,再借出来进行使用,利率要比房贷利率高一点。
此外,还有一种办法是主动卖房。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甫律师表示,如果确实还不上贷款,应尽快降价将房屋转让,因为如果房屋被法院查封拍卖,拍卖价格要比直接出售低很多。
“房贷还不上,绝大多数业主都会选择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借高利贷以求保住房子渡过难关,最后亏空越来越大,导致房屋被法院拍卖,自己也上了失信人名单。我阻止过至少3位试图通过借款还贷、保住房子的业主,他们最终听从了我的建议,折价卖房缓解经济困境,现在都再次购房,经济也宽裕了很多。”刘甫律师如是说。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更为复杂,如果遇到“楼盘烂尾,房子过了交付期未能交付”这等糟心事,购房者还要继续还贷款吗?
刘甫律师介绍,这方面我国法律已做了妥善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开发商楼盘烂尾,购房人可以要求解除购房合同和贷款担保合同,尚未偿还的银行贷款由开发商来承担。因此,如果发生楼盘烂尾的情况,应当第一时间提起诉讼解决贷款问题。当然,在法院作出生效判决之前,购房人还应当继续归还贷款,避免征信污点。
小巴综合多方了解到,房贷断供事件偶有发生,但目前在我国并不常见。
实际上,个人住房贷款一直被认为是银行的优质资产。
民生加银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钟伟撰文指出,非极端情况下银行承担的断供风险并不大,因为在中国做“房奴”的门槛非常高。
他分析道:目前中国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会低于30%,非首套房实际首付比例不会低于50%,以每年发放的按揭贷款加公积金,除以年内成交的新房和二手房,中国购房者的杠杆很难超过50%。富人理财、穷人借贷、中产供房,似乎是三大刚需。
相比个人按揭贷款,房企的贷款让银行操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显示:一方面,住房按揭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0.29%的极低水平,2021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按揭不良率较年初是稳定或下降,仅郑州银行数据有较明显上升。
另一方面,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2021年上半年的平均不良率为1.81%,较年初上升了40bp。
因此,房贷断供在中国属少数的极端情况。那么,国外的情况如何?如果仅以美国做对比,美国出现房贷断供的概率更大,而且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大面积的断供情况。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几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利率水平较低,金融机构竞争激烈,对无收入、无资产、无工作、信用评分较差这类原本不符合贷款条件的美国人开放贷款,即“次级贷款”。2003—2006年,美国抵押贷款中的次级贷款的比重不断升高,在2006年接近25%。
随后,美国楼市降温,利率也逐步提高。次级贷款者的还款压力增加,并且他们想要出售住房或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随后,许多次级贷款者选择断供,最后银行收回房屋,但因为房价下行卖不到好价格,机构出现大面积亏损,最终引发了次级房贷危机。
从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开始,犹如蝴蝶效应一般,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风暴。
当时的美国出现大量的房贷断供,跟美国的楼市迅速降温有分不开的关系,但还有另一个因素——个人破产制度。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购房者断供后,银行收回房产,也就终止了跟购房者的借贷关系,即使房子的实际价值小于贷款额度,也不会再继续追究购房者的房贷债务。当然,个人信用破产是免不了的。
也就是说,在美国个人破产法的“庇佑”之下,当买房者还不上房贷,债务关系以房产价值+已支付资金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以及承担个人失信后果。
相比之下,在中国做“房奴”,必须对债务承担全部责任,即使房子被银行收回拍卖,拍卖价格不及贷款的部分,将继续被银行追债。
对此,有人这样形容——“美国会有全局性的次贷危机;而中国只会有个人版的房贷断供危机”。
针对这个问题,小巴请教了两位律师。刘甫律师表示,房贷断供在中美两国是截然不同的后果,跟个人破产制度有关,中国的个人破产制度还在试验的路上,但他认为,真正的个人破产制度在中国大概率无法实现。
“因为我们对于恶意逃避债务、转移资产和对付‘老赖’的追查手段、处罚程度、执行力度还不够。这些做不好,执行个人破产制度,是对债权人的极大不尊重,会滋生更多‘老赖’和利用个人破产制度的‘坏人’。”刘甫律师如是说。
浙江浙经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高级合伙人唐炳洪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中国人的个人财产不清晰,财产转移情况也很严重,由于信用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目前还无法简单实行个人破产制度。“估计在很多年内不会有美国那样的个人破产制度,虽然这次人代会有代表提出个人破产问题,但并没有进行实质性讨论。”
他介绍,中国目前仅有的个人破产制度,实际上叫做“债务集中清理”,不会涉及住房按揭,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家群体,当企业已经破产了,但个人债务还有很多,才会进入到这个程序。
对比中美两国国民在对待房贷断供问题上的谨慎度差别,法律制度是一方面,另一个原因是,美国曾出现过房地产崩盘式下跌,而过去这些年,中国的房价虽然有涨有跌,但除个别极端情况外,总体走势是在震荡中一路上扬。
只是,从去年以来,就连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降温,交易量和二手房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为此,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宽松的政策来“救市”。
至少目前看来,中国整体房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并不太大,而个人按揭贷款出现断供潮的概率也非常小。
参考资料:
1.《钟伟:为什么我们不愿直面那些楼市常识? 》,秦朔朋友圈
2.《房地产回落:如何影响经济?——美国地产泡沫回忆录》,海通证券
3.《房贷断供,在中国和美国有什么不同?》,财主家的余粮
本篇作者 | 李梦清 | 当值编辑 | 武新月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 图源 | VCG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房子断供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房子断供多久会被银行拍卖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