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与留置区别,自救和留置区别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孟海

一、自助与留置区别

自助行为和留置权有以下区别:

(一)概念内涵方面

1. 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的情况下,对义务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者对其人身自由予以约束等行为。这是一种临时性的私力救济手段,目的在于及时保护自身权益。

2.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二)适用范围方面

1. 自助行为适用范围相对较广,可以在多种权利遭受侵害且紧急情况下适用,比如人身权益面临紧迫侵害或者财产即将被非法转移等多种紧急情形。

2. 留置权主要适用于债权债务关系,并且是基于特定的合同关系产生,如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

(三)行为限制方面

1. 自助行为要求在必要的限度内实施,并且在实施后应及时请求公力救济。

2. 留置权则遵循相关法律对留置财产的范围、留置期限等严格规定。

二、自救和留置区别

自救和留置存在以下区别:

(一)概念内涵

1. 自救是指在自身权益遭受侵害或面临危险的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自我救助行为。例如,在遭遇抢劫时,被害人奋力反抗以夺回自己的财物,这种反抗行为就是一种自救行为。

2. 留置是一种法定的担保物权。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比如,在修理合同中,修理人修好物品后,若定作人不支付修理费,修理人有权留置定作人送来修理的物品。

(二)适用情形与目的

1. 自救主要适用于自身权益正在遭受侵害或者面临紧迫危险的场合,目的是为了制止侵害、防止损害扩大,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留置主要适用于债权债务关系当中,目的是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是一种对债务的担保方式。

(三)法律性质

1. 自救更多的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在合法范围内可以自主实施。

2. 留置是一种法定的民事权利,其设立、行使等都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

三、走读和留置区别

走读和留置是监察措施中的不同概念。

走读主要是指被调查人不需要被留置在特定场所,在接受调查期间可以正常回家居住,但需按照要求配合调查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调查询问等。

留置则是一种更为严格的监察措施。一是留置具有法定情形,比如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等情况。二是被留置人员要被留置在特定场所,限制其人身自由,这期间监察机关会对案件进行深入调查,包括讯问、查询、冻结等一系列调查措施,以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自助与留置区别在哪里

自助和留置

留置权和自助行为的区别

留置与自助行为的区别

留置属于自助行为吗

留置是不是自主占有

留置权是自主占有吗

自助和留置

留置措施自动解除是什么意思

主动留置

自救和留置区别是什么

自救和留置区别在于

自救和留置区别大吗

留置和自助

留置与自助行为的区别

留置是自助行为吗

来源:中国法院网-走读和留置区别,走读或住宿是什么意思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