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区别吗怎么回复,硕士和研究生有区别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杜睿

有区别吗怎么回复,硕士和研究生有区别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杜睿来为大家解答有区别吗怎么回复,硕士和研究生有区别吗这个热门资讯。有区别吗怎么回复,硕士和研究生有区别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区别吗?

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题:“0糖”疑惑调查

新华网记者 游苏杭 刘淼 高畅

随着各地气温逐渐升高,“0糖”饮料成了不少人的心头好。在满足味蕾的同时,又无需担忧过多的糖摄入,被不少消费者视为夏日最佳单品。尽管这类饮料的价格并不低,却凭借“健康牌”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0糖”饮料热度飙升的同时,与之相伴的争议也层出不穷。“0糖”饮料真的不含糖吗?“0糖”“无糖”“不加糖”到底有啥区别?究竟是健康“救星”还是消费“陷阱”?

满足“既要又要”心理

林女士是无糖饮料的重度爱好者,几乎每天午饭后,都会买一瓶。

谈起购买无糖饮料的初衷,林女士说,“好喝还没负担,算是满足了我‘既要又要’的心理。”

像林女士这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研究及消费者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45.5%的消费者在购买无糖饮料时注重其健康、减脂效果。

“无糖饮料对标的是‘解渴场景’,抢占纯净水市场份额。”中国副食流通协会营销总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府表示。

随着健康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无糖化、低糖化饮料渐成市场热门品类。

记者走访多家商超便利店发现,无糖饮料多摆放于消费者伸手可及的“黄金位置”。粗略统计,无糖饮料已占据饮料货柜的半壁江山。

“早些年,其实想买无糖并没那么容易。当时只有东方树叶、三得利之类的茶饮是无糖,但近几年主打‘无糖概念’的产品、牌子都多了不少。”林女士说。

记者观察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无糖饮料产品品类丰富,包含气泡水、茶饮料、黑咖、功能饮料等,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1.6亿元,同比增长101.2%。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815.6亿元。

“0糖”≠没有糖

图为北京某超市货架上的无糖茶饮。新华网记者 高畅 摄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市面上在售无糖饮料名目繁多,“无糖”“0糖”“无添加糖”……种种称呼让人疑惑。

“0糖”饮料应如何准确定义?是否所有“无添加糖”产品都符合“0糖”标准?

首先要明确,“0糖”≠没有糖。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0糖’指每100克固体食物或每100毫升液体食物中糖含量 ≤0.5克,并非真的饮品里含糖量为0。”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临床营养科、老年医学中心主任林帆表示,“这里的糖包括天然存在的糖和人工添加糖。”

“‘无添加糖’产品不一定都符合‘0糖’标准。”林帆表示,“有些产品虽不添加蔗糖、葡萄糖等常见糖类,但可能添加了果葡糖浆、结晶果糖、蜂蜜、浓缩果汁、果酱等,这些成分仍含有糖,所以不能简单认为‘无添加糖’就等同于‘0糖’。”

“‘0糖’可作为显著标识,但需确保不误导消费者。”广西大学糖业及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凯建议,企业应将“0糖”饮料代糖含量透明化,并换算成等量蔗糖进行标注,以便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饮品的糖分构成,进而做出更科学、理性的消费选择。

那么无糖饮料的甜味又是从何而来?秘密在于“代糖”。

“部分无糖茶饮料,会适量添加代糖,以保证其甜美口感。”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代糖一般分为糖醇类、人工合成甜味剂和天然植物来源甜味剂。”

从生产工艺来看,人工代糖主要是以化学方式合成,大家熟知的糖精、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都属于此类;天然代糖则是从植物中提取而来,例如甜叶菊苷、罗汉果甜苷;糖醇大多依靠微生物发酵获得,木糖醇和赤藓糖醇就是典型代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了打造更理想的口感,市面上多数饮料产品通常会选用3 种及以上的甜味剂进行搭配。”钟凯表示。

代糖之所以能在无糖饮料中广泛应用,成本优势是关键因素。这里有一个关键词“甜价比”,指的是单位蔗糖价格下,能够实现的相对于蔗糖的甜度倍数。

“数字越大,意味着实现同等甜度越便宜。”钟凯说。

智研资讯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甜味剂中,甜价比最低的是糖醇类甜味剂,其中木糖醇只有0.04,赤藓糖醇只有0.07;其次是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是0.91,罗汉果甜苷是0.21;最高的是人工类甜味剂,甜蜜素和安赛蜜是3.33,阿斯巴甜是2.5,三氯蔗糖是3.25。

据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消费提示,以阿斯巴甜为例,1克阿斯巴甜的甜度等同于200克蔗糖。在保证相同甜味口感的前提下,用阿斯巴甜完全替代蔗糖,热量可降至原来的1/200,使用成本仅约为蔗糖的1/6。

钟凯坦言,“甜味剂的起甜速度、甜感饱满度、后味等指标很难100%模拟糖的味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代糖健康吗?

不少人认为,代糖热量低甚至无热量,用代糖替代传统糖类,就能轻松实现健康饮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目前,已有多项科学研究揭示了代糖的健康风险。”李凯表示。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当人体摄入甜味物质时,无论其是否含有热量,都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长期饮用“0糖”饮料,可能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代糖的代谢途径与蔗糖不同,多数代糖不会被身体完全吸收或只部分吸收,对血糖水平的影响较小,不会像天然糖类那样快速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但部分人工合成代糖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风险,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干扰人体的血糖调节机制、影响肠道菌群等。”林帆解释。

消费者往往还忽略了“0糖”饮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添加剂和成分,如咖啡因、防腐剂等,这些成分也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虽然代糖在适量食用的情况下被认为是安全的,但不同人对代糖的耐受性可能存在差异,且长期大量摄入代糖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风险。”林帆表示。

林帆建议消费者在选择“0糖”饮料时,可优先选择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赤藓糖醇等,这些甜味剂通常安全性较高,且热量较低或无热量。若选择含人工合成甜味剂的饮料,要注意其使用范围和限量。(策划:万方 主笔:游苏杭 刘淼 高畅 参与报道:牙举成、刘璐、程立葳)

有区别吗英文

近些年,各种维生素C产品成了市场上的宠儿,不少商家都在宣传维生素C的好处,大到心血管疾病,小到感冒、口腔溃疡,甚至美容护肤,维生素C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商家竭力推崇的天然维生素C,小小一瓶就要上百元,这和几元一瓶的维生素C有什么区别?与合成维生素C相比,天然维生素C真的更好吗?

01

维生素C有什么作用?

能预防和治疗感冒吗?

维生素C(Vitamin C)也叫“抗坏血酸”,它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成分。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引起牙龈出血、牙齿脱落、皮肤问题,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几百年前的大航海时代,很多海员出海后经常死于一种疾病——坏血病,后来发现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所以维生素C才被人们称为“抗坏血酸”。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吃维生素C来预防和治疗感冒。感冒时吃维生素C能好得更快吗?医生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维生素C能预防或治疗感冒,也不能抗病毒。但维生素C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改善机体中铁、钙和叶酸的利用率,有预防巨幼细胞贫血或缺铁性贫血的作用等。

02

我们需要补充维生素C吗?

从我国的调查数据来看,中国65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天维生素C的摄入量是71.8毫克,中位水平为59.5毫克/天;18~35岁成年人平均每天的维生素C摄入量是56.41毫克/天,而人体的健康推荐量是100毫克/天。

可以看出,很多人存在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水果蔬菜吃得不够。每天适量吃维生素C没有坏处,甚至是益大于弊,而且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安全性比较高。

03

天然VS合成有什么不同?

市场上维生素C产品有很多,有的两三元一瓶,而两三百元一瓶的维生素C通常声称是天然的,效果更好。那么,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真的有区别吗?

其实,从人体补充维生素C的角度,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根本没有区别。

首先,从结构上来说,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完全一样,二者只是来源方式不同。天然维生素是从食物中提取的维生素,合成维生素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出的、具有相同成分的维生素。

不少人认为,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会用到化学试剂,其实,从植物提取维生素C也要用到化学试剂。而且维生素C是化学物质,我们人体也是由各种化学物质组成的,水、氧气、二氧化碳等所有物质都是化学物质。大家不用对化学物质过度恐慌,它无处不在,也是组成人体所必需的。

其次,从作用来看,天然维生素C与人工合成维生素C完全相同。维生素C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无论是化学合成的、发酵生产的,还是从天然食物中提取的,只要结构一样,作用就完全一样。

有研究就对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比,对动物研究模型和人体研究模型都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是,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没有区别。

实际上,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最大的区别是价格,天然维生素C一般卖得贵一些,而2元一瓶的维生素C就已经足够好。

04

如何补充维生素C?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里的维生素C最多,按照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吃500克蔬菜、250克水果,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比如柿子椒、芥蓝、豌豆苗、菜花等蔬菜,酸枣、冬枣、猕猴桃、山楂、草莓等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都很丰富,平时不妨多吃一些。

蔬菜和水果不仅含有维生素C,还含有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族、铁、锌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很多营养学研究发现,多吃蔬菜水果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

适当吃维生素C补充剂

如果担心吃果蔬补充的维生素C不够,可以每天吃100~200毫克维生素C补充剂,但也没必要吃再多了。

很多人会选择用泡腾片来补充维生素C,用泡腾片补充维生素C效果更好吗?医生表示,使用泡腾片补充维生素C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泡腾片,比如婴幼儿、儿童等。

适度补充,不要过量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天然维生素C还是合成维生素C,都不是补充得越多越好,过量也不利健康。

成年人每天最高摄入2000毫克维生素C是可以耐受的,但如果长期吃这么大量的维生素C,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所以建议大家吃的时候,别超过这个量。

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生活圈》

来源: 央视一套

恶性肿瘤和癌症有区别吗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努力了一定有收获,那一定是运动。只要你开始运动,就一定能看到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运动到底能给身体什么样的反馈?经常运动和很少运动的人,究竟有什么区别?今天就来详细说说。

经常运动的人

心肺功能更强

我们知道心脏是全身血液循环的中心,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心肺功能指的是人体心脏泵血及肺部吸入氧气的能力,而两者的能力又直接影响全身器官及肌肉的活动。

经常运动可以增强呼吸肌的肌肉强度和力度,改善肺的顺应性,增强肺功能及肺局部的抵抗力等,还可以使心脏搏动更加有力和规律,保证心脏泵血的节律和效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心肺功能好的人,患慢性疾病如冠心病、慢阻肺的概率也会比较低。

那什么样的运动对人体心肺功能提升最有效呢?

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HJ)上的一项研究,针对 2070 例平均年龄在 54 岁的人,进行了为期 8 年的周期性运动与健康状态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发现: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比如快走或骑自行车,最适合提高心肺功能。

经常运动的人

认知能力可能更好

很多人锻炼后都会觉得呼吸更轻松,身体更轻盈,心情也有所改善。这是因为运动后,脑细胞分泌的“内啡肽”会在短期内让人产生快感。

那长期运动对大脑是否有正面影响呢?

英国一项长达 10 年,针对 8958 名 50 岁及以上人群的认知功能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防止认知能力下降,但对于睡眠不足的人来说,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会减弱。

另一项持续 10 年的跟踪研究也发现:在这项研究开始时,无论参与者的睡眠时长如何,运动量更多的人几乎都有着更好的认知功能,而在持续 10 年的跟踪研究中,情况则发生了变化:

睡眠时间短(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少于 6 小时)成为认知下降的主因,而睡眠时间少且运动少的人的认知能力下降得更快,这种认知能力的下降对于 50~70 岁之间的人来说较为明显,而对于 7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即使睡眠不足,运动对他们的认知情况还是有益处。

经常运动的人

骨骼、肌肉、关节更好

经常运动对骨骼、关节、肌肉的好处,可能比你想的还要多。

首先,经常运动可以改善骨的血液循环,加强骨的新陈代谢,使骨径增粗、肌质增厚、骨质的排列规则、整齐。随着骨形态结构的良好变化,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等骨骼强度方面的能力大幅提高。

其次,经常运动可以增加关节面软骨和骨密度的厚度,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发达、力量增强、关节囊和韧带增厚,从而减轻关节负荷,增加关节的稳固性。

在增加关节稳固性的同时,由于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提高,关节的运动幅度和灵活性也大大增加。

此外,经常运动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让肌细胞变粗,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力量增加。

还可以刺激在肌肉中穿行的血管一同舒张、收缩,增强血管舒张收缩能力,降低高血压、高脂血症、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同时伴随神经也能获得更好的营养供给,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经常运动,患糖尿病

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更小

我们知道胰岛素的分泌会引起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增多,导致糖水平降低,还可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入血。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则与胰岛素相反,可加速肝脏糖异生过程,促进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

经常运动会使胰岛素分泌下降的同时,胰岛血糖素分泌增加。

换句话说,经常运动的人患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会较小。

经常运动的人

更瘦、更美、更快乐

经常运动不仅有利于减肥,还有利于全身骨骼肌系统的强健。而功能强大的肌肉更能伸展体态、挺拔身姿,让人看起来更有气质、更好看。

经常运动刺激大脑分泌的内啡肽,可以引起良好的情绪和状态反应,有助于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某些慢性疾病的预后和康复。

怎么才算经常运动?

运动宜适量,标准主要看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 60%~85%。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与安静心率相比,应相差 15%~30%,甚至更多。

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关键要把握好运动强度,除了心率保持在适当范围,还要有强烈的时间概念。

美国心脏学会(AHA)建议成年人的运动准则:

每周应保证有 5 天进行至少 3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锻炼,合共 150 分钟;

或每周保证有 3 天进行至少 25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锻炼,合共 75 分钟;

以及每周保证最少 2 天进行中至高强度肌肉伸展锻炼以提升身体健康。

运动需坚持,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并且长期坚持。

健康人可以选择快走、游泳、乒乓球、篮球、跳舞等活动方式;而身体有一些小问题的人,如膝关节有损伤的人,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选择游泳、骑自行车、椭圆仪等;其他特殊人群运动的安排,建议听医生或者专业人员的建议。

此外,坚持经常运动,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劳逸结合,运动量循序渐进(一般锻炼后全身有汗,心跳加快,锻炼的目的基本就达到了);

2.在思想高度紧张、情绪激动或身体疲惫劳累(如熬夜后)时避免体育锻炼;

3.合理均衡饮食营养,尤其不能忽视进食蔬菜和水果,多摄入各种微量元素;

4.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让运动发挥出最佳效用。

转自:科普中国

来源: 平安江苏

调乳粉和奶粉有区别吗

来源:央视一套

近些年,各种维生素C产品成了市场上的宠儿,不少商家都在宣传维生素C的好处,大到心血管疾病,小到感冒、口腔溃疡,甚至美容护肤,维生素C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商家竭力推崇的天然维生素C,小小一瓶就要上百元,这和几元一瓶的维生素C有什么区别?与合成维生素C相比,天然维生素C真的更好吗?

01

维生素C有什么作用?

能预防和治疗感冒吗?

维生素C(Vitamin C)也叫“抗坏血酸”,它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成分。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引起牙龈出血、牙齿脱落、皮肤问题,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几百年前的大航海时代,很多海员出海后经常死于一种疾病——坏血病,后来发现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所以维生素C才被人们称为“抗坏血酸”。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吃维生素C来预防和治疗感冒。感冒时吃维生素C能好得更快吗?医生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维生素C能预防或治疗感冒,也不能抗病毒。但维生素C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改善机体中铁、钙和叶酸的利用率,有预防巨幼细胞贫血或缺铁性贫血的作用等。

02

我们需要补充维生素C吗?

从我国的调查数据来看,中国65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天维生素C的摄入量是71.8毫克,中位水平为59.5毫克/天;18~35岁成年人平均每天的维生素C摄入量是56.41毫克/天,而人体的健康推荐量是100毫克/天。

可以看出,很多人存在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水果蔬菜吃得不够。每天适量吃维生素C没有坏处,甚至是益大于弊,而且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安全性比较高。

03

天然VS合成有什么不同?

市场上维生素C产品有很多,有的两三元一瓶,而两三百元一瓶的维生素C通常声称是天然的,效果更好。那么,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真的有区别吗?

其实,从人体补充维生素C的角度,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根本没有区别。

首先,从结构上来说,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完全一样,二者只是来源方式不同。天然维生素是从食物中提取的维生素,合成维生素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出的、具有相同成分的维生素。

不少人认为,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会用到化学试剂,其实,从植物提取维生素C也要用到化学试剂。而且维生素C是化学物质,我们人体也是由各种化学物质组成的,水、氧气、二氧化碳等所有物质都是化学物质。大家不用对化学物质过度恐慌,它无处不在,也是组成人体所必需的。

其次,从作用来看,天然维生素C与人工合成维生素C完全相同。维生素C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无论是化学合成的、发酵生产的,还是从天然食物中提取的,只要结构一样,作用就完全一样。

有研究就对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比,对动物研究模型和人体研究模型都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是,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没有区别。

实际上,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最大的区别是价格,天然维生素C一般卖得贵一些,而2元一瓶的维生素C就已经足够好。

04

如何补充维生素C?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里的维生素C最多,按照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吃500克蔬菜、250克水果,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比如柿子椒、芥蓝、豌豆苗、菜花等蔬菜,酸枣、冬枣、猕猴桃、山楂、草莓等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都很丰富,平时不妨多吃一些。

蔬菜和水果不仅含有维生素C,还含有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族、铁、锌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很多营养学研究发现,多吃蔬菜水果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

适当吃维生素C补充剂

如果担心吃果蔬补充的维生素C不够,可以每天吃100~200毫克维生素C补充剂,但也没必要吃再多了。

很多人会选择用泡腾片来补充维生素C,用泡腾片补充维生素C效果更好吗?医生表示,使用泡腾片补充维生素C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泡腾片,比如婴幼儿、儿童等。

适度补充,不要过量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天然维生素C还是合成维生素C,都不是补充得越多越好,过量也不利健康。

成年人每天最高摄入2000毫克维生素C是可以耐受的,但如果长期吃这么大量的维生素C,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所以建议大家吃的时候,别超过这个量。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生活圈》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有区别吗怎么回复,硕士和研究生有区别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