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贷款期限是多长,中期贷款是指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郝奕乐

中期贷款期限是多长,中期贷款是指

大家好,由投稿人郝奕乐来为大家解答中期贷款期限是多长,中期贷款是指这个热门资讯。中期贷款期限是多长,中期贷款是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期贷款期限1-3年还是1-5年

新华财经开罗4月4日电(记者张健)埃及政府3日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批准了埃及经济改革方案的第四次审查,并于4月3日向埃及提供了12亿美元的贷款。

埃及内阁在一份声明中证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四次审查的12亿美元贷款已经发放。”

这笔贷款是2024年3月双方达成的80亿美元扩大的中期贷款安排的一部分。

埃及正努力应对长期外汇短缺和高负债问题,已实施紧缩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放款条件。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应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

每经记者:李玉雯 每经编辑:马子卿

4月28日,南京银行(SH601009,股价10.51元,市值1164亿元)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2024年是南京银行新一届领导班子履职的第一年,董事长谢宁在介绍过去一年来的经营业绩时表示,主要经营指标走出的“双U型曲线”得到了确定和延续,即营收和净利润走出“正U型曲线”、成本和不良率走出“倒U型曲线”,两条曲线在今年一季度得以进一步延展并巩固。

图片来源:南京银行

财报显示,南京银行去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突破500亿元和20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32%、9.05%,其中营收增速领跑万亿元规模上市银行。2024年末,该行总资产跨过2.5万亿元关口,并在今年一季度末进一步攀升至2.7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0.83%,较2024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

就投资者普遍关注的分红问题,谢宁回应称,南京银行2024年度拟派发现金股利超60亿元,占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1.74%,股息率在5%以上。同时,该行响应政策号召增加分红频次,将规范有序推进2025年中期分红。

业绩会上,管理层还就市场关注的稳定息差、资产质量、股东增持等多个热点问题予以回应。

去年营收同比增幅超两位数,今年一季度净息差同比提升3个BP

“主要经营指标走出的‘双U型曲线’得到了确定和延续。”谢宁在介绍南京银行过去一年来的经营业绩时说道。

具体而言,一方面,营收和净利润走出“正U型曲线”,2024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32%和9.05%,好于市场、好于预期,且增幅逐季提升。2025年一季度,“正U型曲线”向上进一步延展,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6.53%和7.06%,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了3.7个和1.92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南京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另一方面,成本和不良率走出“倒U型曲线”,2024年末成本收入比28.08%,同比降低了2.3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0.83%,较上年末下降了7个BP,资产质量保持优良。今年一季度,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4.2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个BP;不良贷款率保持0.83%的低位运行,“倒U型曲线”进一步巩固。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息差收窄以及中收缩水,多家银行营收承压。从目前已披露业绩报告的机构来看,去年营收同比增幅超两位数的机构仅少数几家,南京银行以11.32%的增幅位居前列。从该行营收构成来看,该行去年实现利息净收入266.27亿元,同比增长4.62%;非利息净收入236.46亿元,同比增长19.98%。

在谈及经营布局时,南京银行行长朱钢表示,去年通过发力资产和负债两端来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同时加强精细化管理,多措并举改善和稳定净息差,进而实现营收净利的良性增长。

“相较而言,负债成本的管控对于我们改善净息差、保持盈利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朱钢说道。据悉,该行不断拓宽低成本核心负债的来源,灵活调整各类负债占比,适度有力地控制长期和高息存款的规模,中长期负债的成本得到了更大力度压降。

“去年全行存款付息率下降了11个BP,去年末净息差呈现降幅收稳的态势。”朱钢说道。记者从业绩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该行净息差同比提升了3个BP。

资产质量方面,2024年末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0.83%,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连续15年保持在1%以下。

南京银行副行长陈晓江在业绩会上回应风险管控相关问题时表示,重点领域风险水平总体平稳,对公贷款存量大额问题资产已逐步出清,不良率稳定在较低水平。房地产业务以个人按揭贷款为主,质量优良,开发贷风险缓释充足。零售贷款优化风险策略,风险水平基本稳定。

“对于资产质量‘心中有数、手中有粮、脚下有力’。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主要风险指标总体向好,不良率0.83%。未来有信心、有能力维持资产质量基本稳定。”陈晓江说道。

去年股价累计涨幅达58%,将规范有序推进2025年中期分红

就投资者普遍关注的分红情况,南京银行在中期分红37.1亿元的基础上,年末拟再度拿出分红23.44亿元。

谢宁在业绩会上提到,南京银行现金分红率多年来稳定在30%以上,2024年度拟派发现金股利超60亿元,占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1.74%。股息率在5%以上,在上市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同时,该行响应政策号召增加分红频次,将规范有序推进2025年中期分红。

记者注意到,2024年南京银行股价累计上涨57.96%,在上市银行中居于前列。法国巴黎银行、江苏交通控股、东部机场集团投资公司等主要股东全年累计增持超70亿元。

法国巴黎银行派驻南京银行副行长米乐表示,2024年法国巴黎银行累计增持南京银行股份超过30亿元,持股比例提升至18%以上,此举延续了法巴长期以来对南京银行的资本支持和对南京银行未来的信心。除了持续加大资本投入,双方同时深化了业务协同,充分发挥资源互补优势,在境内外业务联动、综合金融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提升客户境内外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记者注意到,由南京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共同出资设立的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在去年末资产总额达534.5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3.03亿元。去年末南银法巴消金公司以增资方式引入国际金融公司(IFC)为新的战略股东,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至52.15亿元,南京银行持股比例为64.16%。谢宁在业绩会上提到,南银法巴消金公司信贷规模突破500亿元,在全国31家消金公司中排名第9位,迈入行业第一方阵。

每日经济新闻

中期贷款是几年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最近,不少人时常从新闻报道里听到“再贷款”这个词,感觉哪个领域有了“再贷款”,通常就是国家比较支持哪个领域的发展。

那“再贷款”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又会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呢?

银行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打交道比较多的金融机构。平日里,我们把暂时没有花出去的钱存到银行,可以收到利息,这种行为被称作“存款”。而与之相反,当我们需要买房、买车等大笔支出,手头的钱不够用时,就可以从银行借来资金,并按照约定给银行支付利息,这种行为被称作“贷款”。类似的情况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那么,银行贷款给我们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在现代金融活动中,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源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日常吸收的存款,在缴纳存款准备金后,就可以进行贷款活动。

还有一种渠道,就是银行也去贷款,再用来给我们贷款。那谁能够给银行贷款呢?就是平时被我们称为“央行”的中国人民银行,而“再贷款”就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要借给商业银行钱呢?这就要从它的职能说起。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人民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

也就是说,作为企业和个人的我们,平时是不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借钱的,只有在中央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才能使用再贷款资金用于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和用于银行之间清结算,从而扩大信贷投放和货币创造能力。

认识了再贷款,再来看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首先,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吞吐基础货币作用。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再贷款当时是人民银行吞吐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21世纪前十几年,国际收支持续大幅顺差,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应主要渠道,再贷款总量下降,最低余额约 0.6万亿元,占央行总资产比重约4%。2014 年以来,随着外汇占款的下降,再贷款再次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截至2024年末,再贷款(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 12.7 万亿元,占央行总资产的 28.8%,在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央行通过调整再贷款利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得可贷资金的成本和额度,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水平。比如当央行要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降低再贷款利率,减少银行从央行获得贷款的成本,鼓励银行向央行借款,进而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引导市场利率水平下行。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持续创设新的再贷款工具,能够促进信贷结构优化。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再贷款的优势在于具有结构性特点,可以定向增加金融机构的资金。近年来,为适应和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若干新的再贷款工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金融服务。例如,支持绿色发展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科技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这类再贷款以优化信贷结构为政策目标,通过设计适当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属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同时,也存在总量效应,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服从于总量目标。截至2024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存续10项,再贷款余额6.3万亿元,占央行总资产的14.2%。在支持领域上,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实现基本覆盖,并支持了房地产、资本市场等重点领域。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再贷款是执行货币政策有力有效的工具,也是宏观调控重要的手段。在多年改革发展和宏观调控实践中,我国已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结构性政策体系,既包括人民银行主导的宏观信贷指导政策、宏观审慎政策、金融市场改革发展政策,也包括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等。

未来,更好发挥再贷款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需要与其他政策发挥合力,共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近年来,再贷款工具的创新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政策选择,也增加了结构性政策组合的丰富性。例如,2022年出台的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2024 年出台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其中都有再贷款与财政贴息政策的相互配合、协同发力。也要看到,对于财政资金未能完全顾及、社会资金进入意愿不足而又亟需加强资金支持的领域,结构性再贷款可以发挥引导作用适度补位;但解决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还需要商业银行更大程度发挥好自主性和前瞻性,不断提升信贷结构与经济结构适配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与各部门的合作机制,共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中期贷款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贷款

贷款种类五花八门,很多客户一不小心就挑花眼,就踩坑了。别慌!今天小信老师就给大家好好解析贷款分类,让大家少走弯路。

信知小课堂:贷款7大分类依据

▶ 根据“谁掏钱放贷”分类

✅ 自营贷款:

银行自己出钱放贷,比如觉得你项目靠谱,主动把钱借给你,如果你还不上钱,银行就会自己承担损失,相当于“自负盈亏的买卖”。

✅ 委托贷款:

比如你有闲钱想放贷,但是不想自己操心找借款人并收账,就委托银行帮忙操作。但是银行只负责按你要求办事,赚点手续费,贷款能不能收回来是跟银行没关系的。

✅ 特定贷款:

国家特批的贷款,比如支持某些重大项目或特殊政策,由国有银行办理,就算贷款亏钱,银行也会兜底。

▶ 根据“还钱时间长短”分类

✅ 短期贷款:

1年内要还清的贷款,适合急需用钱周转的情况。

✅ 中长期贷款:

①中期:1-5年还钱,比如开个餐馆,可以慢慢回本。

②长期:超过5年还钱,比如买房,需要长期稳定还钱的大项目。

▶ 根据“借钱的是谁”分类

✅ 国企贷款:

国有企业贷款,有国家信用背书,一般用于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 集体企业贷款:

村里合作社集体性质企业借钱,用来升级设备、扩大生产,带着大家一起赚钱。

✅ 私营企业贷款:

民营企业老板借钱,比如工厂需要买新机器。银行会重点看企业未来能不能赚钱。

✅ 个体户贷款:

商店老板、摆摊的摊主借钱,比如想进一批新货,额度不大,但是能救急。

▶ 根据“靠什么借钱”分类

✅ 信用贷款:

完全靠个人信誉借钱,不用抵押房子车子,银行看你收入稳定信用记录好,直接放款。

✅ 担保贷款:

①保证贷款:找个靠谱的朋友或公司当担保人,你还不上钱,担保人替你还。

②抵押贷款:把房子、车子抵押给银行,还不上钱,银行就把抵押物卖掉抵债。

③质押贷款:用存款单、股票等能直接变现的东西做抵押,还钱后再拿回来。

✅ 票据贴现:

企业有未来才能拿到钱的欠条(商业票据),但是现在急需现金,就把欠条卖给银行,银行先扣掉一点手续费,把剩下的钱给企业。

▶ 根据“钱用来干啥”分类

✅ 流动资金贷款:

企业日常开销缺钱时借的钱,比如买原材料、发工资、交水电费。

✅ 固定资金贷款:

企业要搞大投资时借的钱,需要一次性花很多钱,分多年偿还。

▶ 根据“贷款质量好坏”分类

✅ 正常贷款:

借款人按时还钱,一切顺利,银行不用操心。

✅ 不良贷款:

①呆账:基本确定收不回来的钱,比如借款人破产消失了。

②呆滞:钱套在项目里动不了,比如工程烂尾,暂时拿不回来。

③逾期:超过还款日还没还钱,银行催收甚至起诉。

▶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分类

①正常:稳稳的,还钱没问题。

②关注:有点小隐患,比如借款人最近收入下降,但是暂时还能还。

③次级:还钱有点吃力,可能需要借新还旧。

④可疑:就算拍卖抵押物,也可能收不回全部的本金。

⑤损失:彻底打水漂,基本没希望要回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中期贷款期限是多长,中期贷款是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