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工伤后是继续上班还是赔钱走人
出工伤后选择继续上班还是获得赔偿后离职,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从继续上班角度,若工伤未对劳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且劳动者希望保持现有工作关系,继续上班有诸多益处。一方面,能维持稳定的收入来源,避免因离职面临经济上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同事关系可减少生活变动带来的压力。同时,企业可能会因劳动者工伤后的坚守,在后续职业发展中给予一定支持。
而选择赔钱走人,若工伤已严重影响劳动能力,难以胜任原工作岗位,接受合理赔偿后离职或许是较好选择。通过工伤保险和用人单位的赔偿,劳动者可获得一笔资金用于后续生活和康复。并且,可摆脱因工伤可能带来的工作限制,重新规划职业方向。
无论何种选择,都应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要及时进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依据鉴定结果依法主张赔偿。若选择继续上班,要与用人单位就工伤后续待遇、岗位调整等事项达成明确书面协议;若选择离职,要在获得足额赔偿后再办理离职手续,防止权益受损。
二、工伤上报时间是24小时还是48小时
工伤上报时间分不同情况。
对于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而“48小时”有特定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这里强调的“48小时”的起算时间,以医疗机构的初次诊断时间作为突发疾病的起算时间。
所以,严格来说,并非简单的24小时或48小时作为工伤上报的普遍时间标准,30日是单位申请工伤认定的常规期限,48小时是针对工作中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的特殊认定情形中的时间界定。
三、公司受伤按意外走还是按工伤走
在公司受伤,判断按意外还是工伤走,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一是看受伤原因。如果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等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工伤认定情形的,应按工伤走。比如员工在操作机器时因机器故障受伤,就属于工伤。
二是若受伤并非因工作原因导致,比如员工在公司组织的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中,因自身疏忽大意受伤,或者在公司内突发疾病与工作无关等,这种情况一般按意外走,通过意外保险等途径寻求赔偿。
按工伤走,员工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相关费用;按意外走,则根据意外保险合同约定获得相应赔偿。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出工伤后是继续上班还是赔钱走人呢
●出了工伤
●出了工伤后,是辞职好,还是继续工作好
●出了工伤谁来赔偿
●出了工伤继续工作对赔偿有影响吗
●出了工伤该怎么办
●出了工伤应该走哪些程序
●出了工伤
●工伤后继续上班还是辞职
●出了工伤应该怎么样赔偿
●工伤过了24小时还能报工伤吗
●工伤上报时限是24小时内吗
●工伤上报时间要求
●工伤上报流程及认定办法
●工伤上报流程是什么
●企业工伤上报24小时哪规定的?
●上报工伤的时间不得超过
●工伤什么时间内上报才有用
●工伤上报了就成功了吗
●工伤上报时间是多久
来源:临律-公司受伤按意外走还是按工伤走,公司受伤算不算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