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工伤怎么计算工资,工伤医疗期间工资标准

劳动纠纷 编辑:喻晨

一、工地工伤怎么计算工资

工地发生工伤后,工资计算需分不同情况:

1.停工留薪期工资: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这里的原工资福利待遇,通常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2.伤残津贴:若职工经鉴定构成伤残等级,从评定伤残等级的次月起开始享受伤残津贴。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90%、85%、80%、75%。五级、六级伤残,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70%、60%。

二、工伤医疗期间工资标准

工伤医疗期间工资标准遵循《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此处原工资福利待遇,是指工伤职工在本单位受工伤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福利待遇。工作不足十二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月数平均计算。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保障工伤职工在医疗期间的工资权益,确保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这不仅是法律要求,也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三、如何鉴别工伤伤残等级

工伤伤残等级的鉴别,主要遵循以下流程和依据:

一是申请鉴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交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二是鉴定过程。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必要时,可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三是依据标准评定。鉴定主要依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国家标准,该标准对不同伤残情况进行了详细分类和界定,比如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医疗依赖等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伤残等级,共分为十个等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

四是出具鉴定结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鉴定结论,并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工地工伤怎么计算工资的

工地工伤怎么计算工资标准

工地工伤工资如何计算

工地工伤怎么计算工资基数

工地工伤赔偿工资以什么标准计算

工地工伤期间工资怎么算劳动法

工地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

工地工伤怎么计算工资标准

工地工伤赔偿怎么算

工地工伤怎么赔

工伤医疗期间工资标准2023最新

工伤医疗期间工资标准怎么算

工伤医疗期间工资规定

工伤医疗期间工资发放标准

工伤医疗期的工资计算标准

工伤医疗期工资支付规定

工伤医疗费赔付标准

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待遇

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怎么算

工伤医疗期间工资如何发放

来源:中国法院网-如何鉴别工伤伤残等级,工伤怎么鉴别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