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主体方面,一般主体即可构成本罪,单位也能成为本罪主体。
二是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这是区分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的关键。如果只是因为市场风险等客观因素导致未能履行合同,一般不认定为诈骗。
三是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包括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也包括公私财产所有权。
四是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手段包括虚构事实,例如虚构货源、虚构履约能力等;隐瞒真相,像隐瞒自己已将货物抵押的事实等。关于数额较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才构成此罪。同时,要将本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相区分,民事欺诈一般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且欺诈行为程度相对较轻。
二、工程合同诈骗怎么认定
工程合同诈骗的认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
1. 欺诈故意。行为人必须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实施诈骗行为的主观心态。例如,在签订工程合同时,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意图,只是想骗取对方的预付款、保证金等款项。
2. 明知无履约能力。明知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工程或者没有相应的资源、技术等条件来履行合同义务,却仍然签订合同骗取财物。
(二)客观方面
1. 虚构事实。包括虚构工程项目的存在、虚构自身的资质能力、虚构工程的盈利前景等。比如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工程项目,诱使他人签订工程合同。
2. 隐瞒真相。隐瞒自己无资金、无技术、无人员等影响工程正常开展的重要事实。
3. 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如果骗取的财物达到一定数额标准,才构成合同诈骗罪。具体数额标准根据各地司法实践和相关司法解释确定。
同时,还要看整个诈骗行为是否利用了工程合同这一形式,是否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欺骗行为,并且这些行为与被害人的财产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三、诈骗罪判死刑吗
诈骗罪一般情况下不会判死刑。
诈骗罪的量刑主要根据诈骗的数额、情节等因素确定。在我国刑法中,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如诈骗行为同时涉及其他严重犯罪,并且符合刑法规定的某些可以判处死刑的综合情节时,才可能与死刑有一定关联,但单纯的诈骗罪本身基本不会判处死刑。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最新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和法律依据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金额怎么算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2023年最新版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及处罚规定解读
●如何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和法律依据
●合同诈骗罪的五个条件
●合同诈骗金额标准最新
●工程合同诈骗怎么认定不履行合同
●工程诈骗最怕三个证据
●工程合同诈骗怎么认定标准
●工程合同诈骗怎么认定案件
●工程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工程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
●工程合同诈骗立案条件
●工程合同诈骗怎样报案
●工程合同诈骗案例大全
●工程合同被骗了怎么办
来源:临律-诈骗罪判死刑吗,诈骗案判死刑吗